【导读】透水铺装根据面层的不同,通常分为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及透水沥青混凝土三种形式。
5.5ⅰ透水铺装
5.5.1 透水铺装根据面层的不同,通常分为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及透水沥青混凝土三种形式。
5.5.2 透水铺装下的土基应具有一定的渗透性能,当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时,应在透水铺装的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5.5.3 当遇到下述情况时,不宜采用透水铺装:
1.地下水常水位埋深小于0.6m;
2.场地易受含油脂类、重金属、有毒化学物等污染物污染;
3.地表坡度大于10%;
5.5.4 当透水铺装坡度大于1%时,沿长度方向宜设置隔断层,隔断层顶端宜处于透水面层之下。
5.5.5 透水砖、透水水泥混凝土及透水沥青的各结构层的孔隙率、渗透系数、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磨长度等应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
5.5.6 当遇到下述情况时,应在透水基层内设置排水系统:
1.布置在未设置排水系统的地下室顶板上时;
2.基层底部土壤渗透性能有限,渗透系数小于4×10-7m/s;
3.透水基层底部采用了防渗措施。
ⅱ 植被过滤带(下沉式绿地)
5.5.6 植被过滤带(下沉式绿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排水性良好的场地。坡度宜为2%~6%,宽度不宜小于2m,长度(沿水流方向)不宜小于6m。当坡度大于6%时宜设置消能设施。
5.5.7 植被过滤带(下沉式绿地)应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下沉深度宜为50 ~200mm。
5.5.8 应通过合理的竖向设计使雨水径流能够通过地表坡度、水平分水槽引导后进入植被过滤带。
5.5.9 雨水宜分散进入植被过滤带,当集中入流时应在入口处设置水平分水槽。当雨水径流污染较严重时,不宜进入植被过滤带或需经预处理后方可接入。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源头减排绿色海绵设施系统之技术措施(一)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源头减排绿色海绵设施系统之技术措施(二)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源头减排绿色海绵设施系统之技术措施(三)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源头减排绿色海绵设施系统之公园绿地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程条文说明源头减排绿色海绵设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