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勤奋的黄工

待君勤勉努力时,功成名就心愿至

勤奋的黄工

通宝余额:0充值

积分:0

退出

查价服务

生效中

点击开通服务

询价服务

剩余0条

点击开通服务

请问是否要退出登录?

  • 残忍退出
  • 继续看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建识 > > 成都:健全完善“四大体系” 高效治理建筑垃圾

成都:健全完善“四大体系” 高效治理建筑垃圾

更新时间:2025-05-21 建设快讯
阅读(1,844) 点赞(181)

【导读】成都市通过“四大体系”建设,推动建筑垃圾高效治理,实现减量化、资源化、产业化。构建智慧监管平台,提升政务服务与治理水平,促进建筑垃圾全链条闭环管理,打造循环经济示范模式。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全周期治理思路,紧盯“两点一线”(排放点、消纳点、运输线)关键环节,狠抓线上“一网通办”+全程智慧监管+资源化循环利用+法规执法保障“四大体系”建设,推动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截至目前,全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一网通办”办理率达97%以上,新能源车保有量达2960余辆、占比达26%,

“一网通办”提速增效 政企协作供需双赢

首先是统一核准程序,对全市建筑垃圾排放证、处置(消纳)证、运输备案、综合利用登记等5项核准程序进行规范,实现全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从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到办理结果、证照样式全要素标准化管理。

其次是推行“一网通办”,组织开发“一网通办”平台,企业“足不出户”即可提出申请,随时查看审批进度。审批主体线上即可进行异地审核、结果互认,审批时限由20日缩短至5日,审批结果实时公示。既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又实现了审批—监管无缝衔接,做到了全市监管“底数清”“动态明”。

最后是服务市场主体,“一网通办”具备“渣土供需调配”功能,全市有回填需求的建设项目可通过该平台就近联系排放工地,提升企业交易效率,激发市场活力,为政府节约了堆填土地,实现政企双赢。

智慧监管全链追溯 数智赋能闭环治理

成都市组织搭建了市建筑垃圾处置监督管理信息共享平台,打通全市3000余个智慧工地摄像头、14万个智慧交通摄像头和1.1万余辆运渣车卫星实时定位数据。以地铁盾构料全周期智慧监管为重点,实现盾构料从工地出场—运输线路—进厂处置—产品流向—事件报警—闭环处置全流程可视化、可追溯智慧管理。

目前,成都市正在深化开发AI(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在建筑垃圾全链条监管中的应用,持续打造“AI智能办证”“工程渣土实时调配”“乱倾倒行为智能预警处置”等多跨联动应用场景,不断提升智慧治理水平。

“政策”“场景”双轮驱动 产业链条突破贯通

成都市将再生产品使用情况纳入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及竣工验收全过程,要求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占同类建材用量比例不低于10%。发布《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种类及适用工程部位》清单,将再生路面砖、再生路缘石、再生骨料等近40种再生建筑材料价格纳入《工程造价信息》。

同时,推进大规模产业化应用,目前全市已建成12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资源化处置能力达1700余万吨/年。

“四规”筑基区域共治 “线上线下”双网联防

强化“四规体系”建设。先后出台《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条例》《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市建筑垃圾管理强化建筑垃圾污染防治的实施意见》《成都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专项规划(2025~2035年)》《地铁盾构料全链条管理工作方案》《装修垃圾系统治理工作方案》《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设置及运营规范》等文件,形成法规—规划—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四规”制度体系。

强化“线上线下”联动执法。开展线上智慧执法,通过天网摄像头、无人机巡检、卫星云图等手段,对照规划图斑进行比对,实时监测发现涉嫌违规消纳点位;强化线下部门联动,2024年以来,全市共查处建筑垃圾领域相关案件1622件。

多源固废协同处置 静脉家园示范引领

成都市着眼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打破原有管理体制机制壁垒,把分散在各部门管理的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可回收物等城市固废,按照多源固废协同处置的思路,秉持产业化逻辑,形成多源固废协同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整体方案。以长安静脉产业园为基础,在全市打造8~9个小型集中处置中心,推进各类城市固废实现资源整合、产业集聚、融合发展,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下一步,成都市将不断健全治理体系,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动建立超大城市建筑垃圾系统治理模式,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作出积极贡献。

摘自 《中国建设报》  蓉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 纠错/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kf@zj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