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超概算是一个常见但又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影响项目的投资效益,还可能引发合同纠纷、工期延误、资金链紧张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防止出现“预算一个价,结算一个价”的现象,是每一个工程项目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在建筑工程中,工程造价超概算是一个常见但又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影响项目的投资效益,还可能引发合同纠纷、工期延误、资金链紧张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防止出现“预算一个价,结算一个价”的现象,是每一个工程项目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要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不能只靠某一个阶段或某一个人的努力,而应该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涵盖前期决策、设计、施工、结算等多个环节,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偏”的目标。
工程造价超概算的常见原因分析
1、前期准备不足
立项阶段调研不深入;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投资估算不切实际。
2、设计深度不够
初步设计粗糙,缺乏详细图纸;缺乏限额控制意识;专业配合不到位,导致频繁变更。
3、招标文件不严谨
清单编制不规范;合同条款模糊不清;最高限价设定不合理。
4、施工管理混乱
材料采购无计划;工程变更随意;成本监控缺失。
5、结算审核把关不严
资料不齐全;审核人员经验不足;对施工单位虚增工程量行为监管不力。
6、政策执行不到位
忽视财政评审意见;不按程序报批;对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约束。
如何避免工程造价超概算
一、强化前期决策与可行性研究
1、充分论证项目可行性: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如果前期调研不充分,估算数据失真,后续极易出现“边建边改”、“越建越贵”的情况。
2、完善基本建设程序:政府投资项目应严格按照《政府投资条例》执行审批流程,确保立项合法合规,以核定的初步设计概算作为总投资控制依据。
3、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可聘请专业机构对可研报告进行评审,提升数据准确性和风险预判能力。
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1、推行限额设计:根据批准的投资估算和概算,设定设计上限,要求设计单位在限额内完成方案优化。
2、加强设计审查与优化:组织多部门联合审查设计方案,特别是结构、机电、装修等关键部分,避免因设计缺陷导致后期大量变更。
3、引入BIM技术辅助设计优化:通过三维建模提前发现冲突点,减少返工和浪费。
三、施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
1、严格招标与合同管理:明确合同类型(如固定总价合同),合理设定最高限价,避免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情况。
2、建立变更审批制度:所有设计变更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严禁“先干后变”,并记录变更原因及费用变化。
3、材料价格动态监控:建立材料价格数据库,结合市场行情实时跟踪波动,设置预警机制,在价格低位时锁定采购计划。
4、加强现场成本核算:定期盘点人工、材料、机械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支出并调整管理措施。
四、全过程风险预警与监督机制
1、建立动态成本追踪系统:利用信息化平台实时监控各项成本指标,一旦出现偏差立即触发预警。
2、实行阶段性审计机制:在不同施工节点开展专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小问题演变为大漏洞。
3、强化结算审核:结算阶段需对照合同、图纸、签证资料逐项核对,防止虚报冒领、重复计价等问题。
五、政策法规与合规性管理
1、熟悉并遵守相关法规:如《政府投资条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等,确保项目依法依规推进。
2、财政评审与审计监督同步进行:结算金额若超过概算10%,将面临重新报批甚至问责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对造成重大超概的责任人依法追责,倒逼各方增强成本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