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调研组赴广东、浙江两省开展房地产市场调研,通过座谈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上半年市场运行情况,其释放的信号为全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引。 从地方实践来看,广东、浙江两省的探索颇具示范意义。两省上半年新建商品房网签交易面积同比增长,二手房市场保持活跃,主要城市商品住宅库存消化周期回归合理区间,印证了政策组合拳的有效性。其中,广州、深圳凭借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落地,获得全国前列的授信和融资额度,为市场注入金融活水;宁波、珠海通过 “以旧换新”“带押过户” 等便民举措,搭配 “房交会”“好房节” 等推介活动,精准释放住房消费潜力;杭州则坚持 “以需供地”,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从供给端促进供需平衡。这些因地制宜的举措,成为两地市场稳定的重要支撑。 从全国层面观察,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呈现出积极变化与新特征。在保交房攻坚战的有力推进下,购房人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为市场筑牢信任基石。政策 “组合拳” 持续发力,推动全国新房和二手房交易总量同比增长,市场总体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二手房交易占比逐步提升,多个省份二手房交易量已超过新房,这一结构性变化反映出市场从 “增量为主” 向 “存量与增量并重” 转型的趋势,也体现了住房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升级。
对于未来发展,调研组的强调为市场指明了方向。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需要各地切实扛起责任,用好调控政策自主权,因城施策提升政策实效。在产品端,加快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 “好房子”,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关键;在市场端,需通过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等多维度发力,更大力度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此次调研既是对前期政策效果的总结,更是对后续工作的部署。广东、浙江的实践表明,唯有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兼顾短期稳定与长期发展,才能实现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随着各项举措的深入落地,房地产市场有望在巩固稳定态势的基础上,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