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 2025 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项政策内容与工程建设领域紧密相关,释放出积极信号,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方向。
在 2025 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项政策内容与工程建设领域紧密相关,释放出积极信号,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方向。
财政发力,基建投资迎来新契机
今年财政支出强度显著加大,赤字率拟按 4% 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 1 个百分点,赤字规模达 5.66 万亿元,增加 1.6 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拟安排 4.4 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5000 亿元。资金重点投向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方面。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为中央层面加杠杆,资金将更大力度支持 “两重” 建设。尽管 2025 年地方政府投资仍受 “化债” 限制,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的增加为地方基建投资提供了资金空间。财政支出强度的加大,尤其是中央层面加杠杆以及化债资金的到位,将为修复狭义基建投资增速提供有力资金支持,工程项目建设有望加速推进,传统基建项目将迎来更多落地机会。
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这意味着在推进传统基建的同时,城市更新和新基建将成为未来投资重点方向。如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快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加强燃气、给排水、热力、地下管廊等建设和协同管理。相关工程建设企业在这些领域将拥有广阔的业务拓展空间。
地产维稳,行业逐步筑底回稳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有效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
当前地产政策聚焦盘活存量、优化增量,重点推动当前库存去化,短期内地产端建筑需求改善仍面临挑战。但再次强调保交楼,并首次提出 “防范房企债务违约风险”,随着房地产企业现金流压力缓解与保交房工作持续推进,建筑施工企业回款将得到改善。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住建部将重点做好四件事来 “稳住楼市”:一是巩固政策 “组合拳” 效果,释放降息、增贷、减税等政策效应,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加大 “白名单” 贷款投放力度;二是努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在去年新增 100 万套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稳妥推进货币化安置以消化存量商品房;三是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支持地方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自主决策,收购的商品房优先用于保障性住房等;四是改革完善商品房开发、融资、销售等基础性制度,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建设 “好房子”。这些举措将对工程建设领域在房地产相关项目上产生深远影响,从项目数量到建设标准都将带来新变化。
行业趋势与企业机遇
随着政策推动,建筑行业未来产品标准将进一步提高。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 “好房子” 成为趋势,这对建筑企业在技术研发、施工工艺、材料选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具备相关优势的企业带来了差异化竞争的机遇。
在国内行业增速下行背景下,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将继续积极出海捕捉 “一带一路” 沿线机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 走深走实,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 “小而美” 民生项目建设。建筑企业可借此拓展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空间,在国际工程建设领域提升竞争力。
国企改革加速有助于提升建筑央企市场化运作水平,推动可持续发展,建筑行业央国企价值有望得到重估。对于工程建设领域的央国企来说,将在资源获取、项目运作、管理效率等方面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在行业整合与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5 年两会相关政策为工程建设领域带来了诸多积极变化与发展机遇。无论是基建投资的加大,还是房地产市场的维稳以及行业趋势的转变,都将促使工程建设企业积极调整战略,提升自身实力,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在变革中实现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