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旨在进一步加强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范检测行为,维护检测市场秩序。
近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了《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旨在进一步加强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范检测行为,维护检测市场秩序。该细则的出台,是河南省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举措,对工程建设领域具有深远影响。
政策背景与目的
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城市的未来发展和传承。工程质量检测作为衡量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控制工程质量、政府实施质量监管、评价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不断壮大,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检测范围与实际需求不匹配、责任主体覆盖不全、信息化应用水平低、外省检测机构监管困难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强化资质管理,推动信息化监管,促进检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河南省制定了这一《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主要内容解读
1. 资质管理严格规范
资质分类细化:检测机构资质分为综合类资质和专项类资质,明确了各类资质的标准和业务范围,并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相关要求。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还可根据技术标准变化和工程质量管理需要,增加可选检测项目及参数。
申请条件明确:申请检测机构资质的单位需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或依法设立的合伙企业,并具备相应的人员、仪器设备、检测场所和质量保证体系等条件。同时,对同一注册人员和技术人员可认定的专项资质数量进行了限制。
审批流程优化:申请单位通过 “河南政务服务网” 线上提交申请材料,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受理后进行材料审查和专家评审,20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并作出书面决定,符合资质标准的,10 个工作日内颁发资质证书。资质证书实行电子证照,有效期为 5 年。
动态管理强化:检测机构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内发生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等变更,或检测场所、技术人员、仪器设备等事项变更影响资质标准的,需按规定办理相应手续。对隐瞒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资质的,给予警告并限制再次申请。
2. 检测活动规范有序
检测机构独立性保障:检测机构与所检测建设工程相关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不得存在直接上下级关系或可能影响公正性的利害关系,且不得推荐或监制建筑材料等。
委托检测规定明确: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检测业务,并签订检测合同,合理核算检测费用并及时支付。同一单位工程的同一检测专项资质的检测项目不得委托多个机构。
检测过程监管加强:施工单位应制定检测计划,经监理单位审核;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对检测活动实施见证,见证人员制作见证记录并签字确认;现场检测或送检时,应填写委托单。
数据报告真实性要求:检测机构应建立数据和报告记录与留存制度,保证检测数据和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同时建立并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检测活动进行管理,确保全过程可追溯。
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影响
1. 提升工程质量保障:《实施细则》通过严格的资质管理和规范的检测活动要求,促使检测机构提高自身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将为工程建设提供更有力的质量支撑,有效减少因检测失误或不规范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规范检测市场秩序:明确检测机构的资质条件和行为规范,限制同一人员可认定的专项资质数量,防止资质挂靠等乱象,打击虚假检测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有助于净化检测市场环境,促进检测行业的公平竞争,推动检测市场向规范化、健康化方向发展。
3. 促进检测行业发展:鼓励检测机构提升自身实力,加强人员培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推动检测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应用。这将促使检测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适应不断发展的工程建设需求,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检测企业。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1. 信息化监管持续深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将更加依赖信息化管理系统。河南省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检测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检测活动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共享,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
2. 行业整合加速:在严格的资质管理和市场规范下,实力较弱的检测机构可能面临淘汰或被整合,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大型检测机构将凭借技术、人才和品牌优势,实现规模化发展,推动检测行业资源优化配置。
3. 检测技术创新升级:为满足日益复杂的工程建设需求,检测技术将不断创新。例如,在新型建筑材料检测、结构安全监测、智能检测设备应用等方面将取得更多突破,为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更先进、更可靠的检测手段。
《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的出台,是河南省工程建设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为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提供了明确的规范和指导,将有力推动工程建设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为河南省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各相关单位和企业应积极适应这一政策变化,共同营造良好的工程建设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