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中共海南省委和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规划建设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旨在全面提升海南城镇规划、建设及治理水平,增强城镇风险防控与治理能力,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镇,推动新型城镇化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筑牢坚实基础。
近日,中共海南省委和海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规划建设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旨在全面提升海南城镇规划、建设及治理水平,增强城镇风险防控与治理能力,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镇,推动新型城镇化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筑牢坚实基础。此政策的出台,在工程建设领域引发了广泛关注,蕴含着诸多新机遇与新趋势。
优化空间布局,激发建设活力
该政策着重强调了优化城镇空间结构与布局的重要性。坚持 “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 理念,构建 “三极一带一区” 区域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形成 “省域中心城市 — 区域中心城市 — 市县域中心城镇 — 小城镇” 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这意味着工程建设项目需紧密贴合整体空间规划,在不同层级城镇精准发力。例如,在省域中心城市,可能迎来大型基础设施与高端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而在小城镇,则侧重于民生基础设施和特色风貌打造项目。以环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及旅游公路等交通廊道为纽带,滨海城市带的高水平打造将带动沿线一系列交通枢纽配套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的工程建设,激发工程建设市场的活力。
聚焦绿色转型,推动产业变革
政策中明确提出,2025 年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占比要达到 80%,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需达到 100%,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到 30%。这对工程建设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一方面,装配式建筑的大规模推广,要求工程建设企业加大在装配式技术研发、生产设备购置以及施工工艺改进等方面的投入,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
另一方面,绿色建筑的全面覆盖促使工程建设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全流程融入绿色理念,催生绿色建材、节能设备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工程建设企业必须顺应这一绿色转型趋势,提升自身绿色建造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推进城市更新,开拓业务领域
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与更新行动是此次政策的重点之一,计划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不少于 150 个。城市更新涵盖了老旧小区改造、街区功能提升、历史文化保护等多个方面,为工程建设企业开拓了新的业务领域。
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涉及建筑外立面修缮、基础设施更新、公共空间优化等工程内容;街区功能提升则可能包含商业街区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这不仅为工程建设企业提供了大量项目机会,还要求企业具备综合的规划设计与施工能力,以满足城市更新项目多元化的需求。
打造 “清凉城市”,创新技术应用
海南致力于建设 “清凉城市”,并制定印发了相关规划技术导则,提出 24 项措施及 74 个工具。在工程建设中,这将促使企业创新技术应用,例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高效隔热材料与遮阳系统,优化建筑朝向与布局以利于自然通风;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推广使用透水性铺装材料、建设城市绿地与水体等生态冷源系统。工程建设企业需要紧跟这一创新趋势,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和研发适用于 “清凉城市” 建设的新技术、新工艺,提升自身在特色城市建设领域的竞争力。
总体来看,海南此次发布的城镇规划建设治理政策为工程建设领域带来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与丰富的市场机遇。工程建设企业应深入研究政策导向,积极调整战略布局,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以充分把握政策红利,在海南的城市建设浪潮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