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7 月 14 日至 15 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时隔十年再度召开,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工程建设领域带来了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深刻影响着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7 月 14 日至 15 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时隔十年再度召开,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工程建设领域带来了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深刻影响着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会议核心要点回顾
会议明确提出城市工作要实现五个 “转变”,做到五个 “更加注重”,即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约高效;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特色发展;转变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转变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同时,部署了城市工作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以及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
二、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多维度影响
1. 城市更新成为重要驱动:“城市更新” 被写入总体要求,且强调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这意味着工程建设领域将迎来大量城市更新项目,从老旧小区改造、旧工业区转型到城市街区的功能重塑等。在改造过程中,需同步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提升城市空间利用效率。例如,一些城市将旧厂房改造为科创园区,不仅盘活了存量资产,还为创新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工程建设企业需要提升在城市更新项目中的设计、施工及运营能力,以适应这一趋势。
2. 宜居城市建设带动相关工程需求:会议强调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这将直接带动住宅工程建设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为了打造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工程建设不仅要关注房屋本身的质量,还需注重小区内部及周边的道路、绿化、水电暖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3. 绿色低碳引领工程建设标准提升:着力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要求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提升绿色标准。新建建筑需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这促使建筑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和可持续性,如采用新型节能材料、优化建筑朝向以提高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等。施工企业也需要掌握绿色施工技术,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耗与污染。同时,绿色低碳建筑的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如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绿色建材生产等。
4. 韧性城市建设带来新任务: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这对工程建设领域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提高管网、桥梁、隧道等设施的抗灾能力和可靠性;在房屋建设方面,需加强结构安全设计与施工质量管控。例如,北京构建 “三环八廊多支点” 的市域韧性城市支撑体系,涉及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工程,为工程建设企业提供了新的业务方向。
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1. 技术创新加速:为满足绿色低碳、韧性城市等建设需求,工程建设领域将加速技术创新。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全流程,从规划设计阶段的模拟分析,到施工阶段的智能化管理与质量监控,再到运营阶段的设施维护与安全监测。例如,上海徐汇区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探索城市数字技术治理路径,实现城市建筑、道路、管网等要素动态更新,提升城市安全防护能力。工程建设企业需要加大在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投入,提升自身的科技竞争力。
2. 产业融合深化:工程建设行业将与其他产业进一步融合。与环保产业融合,共同推进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市建设;与科技产业融合,打造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与文化产业融合,在城市更新与建设中注重历史文脉的传承与文化特色的塑造。这种产业融合将催生新的业务模式与市场机会,工程建设企业需要拓展业务领域,加强与其他行业企业的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3. 质量与品质竞争加剧: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房地产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工程建设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工程质量与品质的提升,以 “好房子” 等高质量建筑产品为目标,满足消费者对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居住环境的需求。同时,在城市公共建筑与基础设施建设中,也需要以更高的质量标准打造精品工程,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与品质。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工程建设领域带来了深刻变革与新的发展机遇。工程建设企业需要紧密围绕会议精神,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提升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