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江苏省将“新开工改造700个城镇老旧小区”列为政府民生实事,截至6月底,开工率达84%,惠及居民约12.2万户。江苏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从消除安全隐患和完善功能两方面入手改造老旧小区,并对已改造小区开展“回头看”,未来还将结合“十五五”规划,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和宜居水平。
近日,从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传来好消息,今年江苏省“新开工改造700个城镇老旧小区”这一民生实事项目进展顺利,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善。
“新开工改造700个城镇老旧小区”被列入今年江苏省政府民生实事,这一举措旨在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品质。近日,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布消息,截至6月底,全省已有588个小区开工建设,开工率达84%,惠及居民约12.2万户,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提前完成了阶段性任务,为全年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老旧小区改造面广量大,资金问题一直是关键。江苏积极申报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目前,全省已下达中央财政补助9.35亿元,省财政拟安排5000多万元,同时还在向上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这些资金的投入,为各地项目统筹规划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发挥了资金的集成效应和组合效应,确保改造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老旧小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历史遗留问题比较多,改造难度较大。江苏在改造过程中,一方面着力消除隐患,增强安全韧性。按照应改尽改原则,将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力、供水、排水、燃气等老旧管线优先列为必改内容,实施二次供水、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有力消除带病运行、跑冒滴漏、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这不仅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了环境品质,还展现了城市特色,延续历史文脉,保留了“烟火气”“人情味”。
另一方面,江苏着力完善功能,提升宜居品质。鼓励地方创新探索实践,从住区、街区和城市多维度一体化考虑,整治小区及周边绿化、照明等环境和公共空间,根据需求增设停车场、电动自行车及汽车充电设施,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适老和适幼设施、无障碍设施、安防设施等配套设施,系统推动小区内外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联动更新,实现项目大片区统筹、存量资源整合利用。这些举措让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在推进新项目开工改造的同时,江苏还组织各地对2019年以来已改造小区开展“回头看”。通过走访群众、现场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重点摸排已改造小区的设施设备“硬伤”和服务管理“软肋”,全力做好整改,切实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这种“回头看”的做法,体现了江苏对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确保改造成果能够真正惠及居民。
据介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督促指导各地在把好质量安全关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高标准、高质量圆满完成年度改造任务,打好“十四五”收官战。同时,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系统谋划编制面向未来3年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重点领域实施方案》,提前谋划“十五五”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高质量储备改造项目。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推动各地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久久为功,有效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和宜居水平。
江苏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江苏正努力让老旧小区变成居民的幸福家园,让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宜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江苏的城市面貌将焕然一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