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系列针对限额以下工程的管理举措引发关注。这些举措涵盖开工登记、安全责任落实、风险评估、作业规范等多个方面,对当地工程建设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预示着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近日,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一系列针对限额以下工程的管理举措引发关注。这些举措涵盖开工登记、安全责任落实、风险评估、作业规范等多个方面,对当地工程建设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预示着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多管齐下的管理举措
东莞市住建局要求涉及高处作业的限额以下工程,建设单位(业主)、施工单位在开工前需按规定填写《限额以下工程开工登记表(涉及高处作业)》、提交《安全施工承诺书》,并领取学习相关安全宣传材料、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同时,明确建设单位(业主)对施工现场安全措施落实负首要责任,施工单位负主要责任,监理单位负监理责任。
在作业流程上,高处作业施工前,建设单位(业主)须会同施工、监理单位对现场作业环境进行评估,梳理风险隐患点并标识。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五个必须”(必须培训持证上岗、必须实行作业审批、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必须落实工程措施、必须安排专人监护)和“六不施工”(未进行安全教育交底不施工,未落实高处作业管理不施工,安全防护用品无保障不施工,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不施工,安全防护不到位不施工,未开展安全巡查不施工)要求。此外,还强化了隐患排查治理,要求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定期带队开展高坠事故隐患检查,建立隐患问题台账并落实整改。
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影响
这些管理举措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安全角度来看,通过规范开工流程、明确各方安全责任、加强作业前风险评估和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有效降低了高处坠落等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在市场秩序方面,明确的发承包管理规定以及对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违法行为的遏制,有助于维护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工程质量。以往限额以下工程由于规模小、监管难度大,容易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新举措使得工程建设各方的行为更加规范,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行业发展角度而言,提升了整个工程建设行业的专业化水平。施工单位需要更加注重人员培训、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以及施工方案的科学性,这将推动行业淘汰一些不规范、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小型施工队伍,促使资源向更有实力、更规范的企业集中。
行业发展新趋势
此次东莞市住建局的一系列举措,也预示着工程建设领域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数字化管理趋势愈发明显,通过“莞e住建”微信小程序进行限额以下工程的开工登记、检查记录和完工登记等操作,实现了工程管理流程的线上化,提高了管理效率,方便监管部门实时掌握工程动态。这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数字化管理的借鉴模式,未来工程建设领域有望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
精细化管理成为必然趋势。对限额以下工程从开工到完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细致规定,从风险评估到隐患排查治理的全流程管控,要求工程建设各方对施工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未来,整个工程建设行业将朝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以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
此外,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协同发展的趋势也逐渐显现。东莞市住建局组织行业协会开展座谈交流,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行业企业加强自律。未来,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将更加紧密结合,共同促进行业的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