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勤奋的黄工

待君勤勉努力时,功成名就心愿至

勤奋的黄工

通宝余额:0充值

积分:0

退出

查价服务

生效中

点击开通服务

询价服务

剩余0条

点击开通服务

请问是否要退出登录?

  • 残忍退出
  • 继续看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建识 > > ‌南平集中供热项目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南平集中供热项目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更新时间:2025-08-02 建设快讯 原创
阅读(3,472) 点赞(145)

【导读】根据《闽北日报》报道,建阳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产业园集中供热项目(一期)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目前完成进度近90%。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通过利用瀚蓝(南平)固废处理有限公司的蒸汽余热等洁净热源,铺设4.7公里DN400供热管道,为园区内青华科技、青松化工等企业提供稳定热能。

根据《闽北日报》报道,建阳经济开发区精细化工产业园集中供热项目(一期)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目前完成进度近90%。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通过利用瀚蓝(南平)固废处理有限公司的蒸汽余热等洁净热源,铺设4.7公里DN400供热管道,为园区内青华科技、青松化工等企业提供稳定热能。自2024年11月投用以来,已累计供热约19万吨,显著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并减少碳排放。项目二期、三期计划通过改造原有设备、新增管道进一步扩大供热覆盖范围。

工程建设领域的影响分析

一、绿色低碳转型加速

1. 技术示范效应‌

该项目通过回收固废处理企业的蒸汽余热,实现了能源的"二次生命",其技术路线(如余热回收率≥80%)为同类工业园区提供了可量化的参考标准。据行业研究,若全国50%化工园区推广该模式,年减排量可达1200万吨CO₂当量。

2. 行业适配性扩展‌

除化工、建材行业外,该模式可延伸至食品加工、造纸等领域。例如,山东某造纸园区通过类似项目,实现吨纸蒸汽成本下降25元。未来结合碳交易机制,企业可通过出售碳配额获得额外收益。

二、基础设施集约化趋势

1. 经济性突破‌

投资分摊‌:管网共享使企业初始投资成本降低30%,运营维护成本下降40%(参考宁波案例)

能效跃升‌:集中供热系统热效率达85%以上,较分散锅炉提升15%-20%,年节约标煤约3.2万吨(按4.7公里管网测算)

2. 智慧化升级潜力‌

预留物联网接口的管道设计,为未来接入数字孪生系统奠定基础。如苏州工业园已实现供热管网AI动态调温,能耗再降8%。

三、政企协同模式创新

1. 风险共担机制‌

政府以特许经营权换取企业投资,通过"保底用量+阶梯收费"平衡风险。南平项目合同中明确"最低年采购量15万吨"条款,保障运营商基本收益。

2. 政策杠杆效应‌

该项目成功申请国家发改委"园区循环化改造"专项补助,未来类似项目可叠加绿色债券、环保税减免等政策工具。

四、新型工业化启示

该案例印证了"单元创新-系统集成-生态构建"的转型路径,建议后续关注:

建立区域性热力交易平台(如德国汉堡热网市场模式)

探索"供热+碳捕集"一体化技术(英国Teesside项目已验证可行性)

制定《工业园区集中供热技术规范》国家标准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技术融合将重构能源管理范式

当前建阳项目的管道保温层施工已体现精细化运维需求,未来通过嵌入AIoT传感器(如温度、压力实时监测装置),结合深度学习算法预测企业用能波动,可实现"源-网-荷"协同调控。参考德国莱茵集团案例,此类智能供热系统可使管网损耗降低12%,突发故障响应时间缩短80%。更前沿的探索在于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如上海临港新片区已构建虚拟供热系统,通过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热负荷变化提前调整运行参数。

二、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形成叠加效应

除《"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外,财政部近期发布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对集中供热项目给予30%的设备补贴。值得注意的是,南平项目已符合国家发改委"绿色产业指导目录"中第2.1类"园区集中供热改造"标准,后续可申报生态环境部的"气候投融资试点项目"。地方政府也在配套出台措施,如福建省对年减排超1万吨CO₂的项目实施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激励政策。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工业园区正从单一生产功能向“绿色智慧能源共同体”转型,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样本。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 纠错/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kf@zj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