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兴化湾畔,碧波涌动。在福清龙高半岛的东南端,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海洋观光酒店主体结构封顶,与不远处加速建设的中石油福建LNG接收站储罐群遥相呼应。这两处标志性场景,正是福清瀚海蓝色经济产业园崛起的生动注脚。
兴化湾畔,碧波涌动。在福清龙高半岛的东南端,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海洋观光酒店主体结构封顶,与不远处加速建设的中石油福建LNG接收站储罐群遥相呼应。这两处标志性场景,正是福清瀚海蓝色经济产业园崛起的生动注脚。今年以来,福清以“创新性经略海洋”为核心,以LNG冷能利用为支点,联动龙高半岛全域拓展海洋新兴产业,构建多域联动、三产融合的新型产业空间,为“海上福州”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产业协同:三产融合激活海洋资源禀赋
“71公里海岸线、1500公顷可开发滩涂、多处天然深水良港——东瀚镇的海洋资源,正通过‘融合’转化为发展优势。”福清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道出核心思路。作为产业园的“重头戏”,总投资51.4亿元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扎根东瀚镇最南端,以“海陆统筹”理念勾勒发展蓝图。这里不仅规划了海洋创新实验室、国家级鱼类育苗基地、人工鱼礁等科研与养殖设施,还布局渔货集散码头、渔业培训中心,并配套海洋观光酒店与海洋公园,实现科研、养殖、文旅的深度绑定。项目负责人介绍,预计2029年逐步投产后,年均可新增渔业资源1738吨,产出海藻贝类8.42万吨,带动休闲渔业年接待游客70万人次,创造经济效益5.37亿元。
从“一产”的生态养殖向“二产”的链条延伸,产业园的另一核心项目——中石油福建LNG接收站正书写“变废为宝”的故事。这座分两期建设、年产值预计达850亿元、年产能650万立方米的“巨无霸”,将传统LNG气化过程中浪费的冷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同步建设的冷能交换中心,计划实现梯级化、多样化利用:一期释放的-15℃冷量将供给冰雪世界项目;二期则覆盖海产品速冻、冷链物流、生鲜存储、低温养殖乃至算力中心等多元场景,让“冷资源”成为“热经济”的引擎。
区域联动:龙高半岛绘就“绿能+文旅”新图景
以LNG冷能利用、海洋科研为内核,一座辐射东瀚、高山、沙埔等镇的“绿能岛”正在龙高半岛崛起,推动全域资源联动开发。东瀚镇正推进“冰雪+滨海+文旅”的跨界融合,计划同步建成运营的冰雪小镇已进入选址阶段,未来将与滨海乐园、万安古城、地质公园串联成线。与此同时,依托万石山自然资源与万安古城人文景观打造的黑松青石生态主题公园,坚持“保护优先、轻度开发”原则,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
15公里外的沙埔镇,目屿岛正揭开神秘面纱。“环岛木栈道本月部分开放,沙滩、民宿、露营地即将迎客。”运营方负责人吴罡介绍,未来这里将建成游艇码头,通过海路与东瀚镇旅游项目“串珠成链”。而在龙高半岛的商贸核心区龙田镇,辐射高山、三山等乡镇的龙高商贸中心加速建设,目标打造福清城市副中心,为全域旅游提供商业配套支撑,与产业园形成“产业+服务”的发展合力。
跨域合作:海陆联动辐射闽东北
北接莆田、东望平潭的地理优势,让产业园具备了“向外联动”的天然底气。交通先行的布局正在落地:东瀚镇拟投入6.69亿元,推进国道G104线东瀚至大壤段、县道X179万莲线改建及LNG疏港公路等3条重点道路建设,建成后从东瀚高速口到滨海旅游区车程将缩短近20分钟。
基础设施的完善正吸引项目“纷至沓来”。总投资6亿元的健浩水产项目,一期已投产,二期将引进日本先进酱油原浆发酵技术,全部达产后年产值有望超20亿元,借助产业园区位优势辐射东南亚市场。在高山镇,深耕水产加工20余年的贸旺水产,通过引进台湾技术成为省级台青创业基地,20余名台青在此扎根。“既能用LNG冷能发电制冷,又能借产业园影响力拓展对台贸易。”企业负责人信心满满。
“发展海洋经济、冰雪经济,是福清的机遇,更是担当。”福清市有关领导表示,未来将持续以瀚海蓝色经济产业园为支点,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海上福州”建设中书写跨域融合、产业升级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