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勤奋的黄工

待君勤勉努力时,功成名就心愿至

勤奋的黄工

通宝余额:0充值

积分:0

退出

查价服务

生效中

点击开通服务

询价服务

剩余0条

点击开通服务

请问是否要退出登录?

  • 残忍退出
  • 继续看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建识 > > 以村镇建设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以村镇建设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更新时间:2025-08-02 建设快讯
阅读(2,112) 点赞(289)

【导读】在我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新时代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作出“两个转向”重大判断,提出“五个转变”重要原则,部署“一个优化、六大建设”重点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我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新时代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作出“两个转向”重大判断,提出“五个转变”重要原则,部署“一个优化、六大建设”重点任务,为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推动城乡融合。村镇建设司将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与丰富内涵,对标对表会议要求,坚持人民立场、尊重规律、因地制宜、统筹协调、量力而行原则,保持历史耐心,以专业精神和敬业态度,细化举措,狠抓落实,奋力推进村镇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精准施策推动宜居县城建设

县城是城镇体系的重要层级和城乡融合的关键纽带。我国1472个县城承载常住人口1.56亿,服务县域约5亿人口。我们将指导各地分类推进宜居县城建设,通过补齐设施短板、提升建设标准、强化运行管理,持续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坚持“先体检、后建设”。建立健全县城体检评估体系,从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到县城整体,全方位查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承载力短板。针对体检结果,聚焦市政基础设施、“一老一小”公共服务等普惠兜底性民生工程及产业配套,科学谋划项目,实现“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推进。

注重发挥县城辐射带动作用。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尊重城乡差异,强化城乡统筹,因地制宜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及管护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构建县镇村功能互补、衔接有序的建管格局,有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因地制宜提升小城镇发展水平

小城镇是“连城带乡”的区域枢纽。全国1.94万个建制镇镇区常住人口达1.65亿。我们将分类施策推进小城镇建设,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强其服务农民、辐射农村、支撑农业的综合功能。

点上突破:重点支持人口聚集度高、经济增长快、区位重要的镇。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建设品质与治理效能,打造安全宜居、设施完善、生活便捷、环境优美、文化繁荣、产业兴旺的宜居宜业美丽小城镇。

面上提升:着力补齐建制镇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营服务水平,确保项目实效,切实改善小城镇人居环境。同时,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探索对经济规模大、人口增长快的特大镇适时适度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破解体制机制瓶颈。

三、统筹保护利用传统村落资源

传统村落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核心内容。8155个中国传统村落构成了世界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将统筹推进保护传承利用,坚决守住这一宝贵遗产。

坚持整体保护:全面保护村落格局肌理、传统建筑、历史风貌、民间艺术、乡风民俗等,做到应保尽保。坚决反对大拆大建、拆真建假、违背村民意愿整体迁出。

活化利用促保护:完善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村民居住生活条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村民就地就近增收致富。突出文化传承:融合农耕文明遗产与现代文明要素,赋予时代内涵。加强传统建筑工匠培育,探索“文化遗产数字化+产业化”发展模式,创新消费场景,讲好中国故事。

四、兜牢底线持续保障农村住房安全

推进城乡融合,必须守住民生底线。农村危房改造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基本公共服务。脱贫攻坚期间,通过危房改造等方式,历史性解决了2341.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为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阶段,我们持续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指导各地动态监测住房安全,及时将存在安全隐患的低收入农户纳入政策保障范围,做到“发现一户、保障一户”,坚决守住不发生因房返贫的底线。

同时,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管理,推广“设计图集+技术服务”模式,开展现代宜居农房建设试点。扎实做好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坚持部县联席会议和组团帮扶机制,持续加大资金、人才、技术支持力度,助力帮扶和对口支援县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 纠错/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kf@zj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