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至此,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共支持1459个项目。这一举措是党中央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工程建设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相关企业和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机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至此,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共支持1459个项目。这一举措是党中央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工程建设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相关企业和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机遇。
“两重”建设的核心内涵与资金保障
“两重”建设,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坚持把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相结合。其背后有着坚实的资金支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从2024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4年先发行1万亿元。其中,2024年共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7000亿元,2025年已安排近5000亿元支持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这一系列资金安排为“两重”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确保了各项工程能够按计划有序开展。
多领域“硬投资”:拉动工程建设需求
在“硬投资”方面,2025年“两重”建设项目涉及多个重点领域,包括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长江沿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农田、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网、“三北”工程、医院病房改造和普通高中建设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等教育提质升级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将直接带动工程建设领域的需求,为建筑企业、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提供大量的业务机会。
1. 城市地下管网:民生与安全的重要保障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是“两重”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和城市安全运行。数据显示,在“两重”资金的带动下,今年全国推动建设改造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城市地下管网超14万公里,城市地下管网系统安全韧性能力不断提升。未来五年,需要改造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各类管网总量将近60万公里,投资总需求约4万亿元。这不仅为管道制造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订单需求,也让管网安装企业有了更多的项目可接,同时,智慧运维平台企业也迎来了发展契机,通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地下管网的实时监测和智能维护。
2. 重大水利工程:关乎多重安全的关键领域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也是“两重”建设的重要内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事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是“两重”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水利部全面推进“两重”水利项目,南水北调引江补汉、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等一批国家水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60多处大型灌区建设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有序实施。今年第一季度重大水利项目可研获批14项,8项开工建设,总投资规模达437.3亿元,同比增长27.8%。水利工程建设的加速,将带动水泥、钢材、工程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水泥和钢材企业的生产订单会相应增加,工程机械的租赁和销售市场也将迎来旺季。同时,也为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这些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技术和经验,参与到重大水利项目中,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 其他重点领域:全面推动区域发展
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项目的开展,将带动生态治理工程的需求,比如河道清淤、植被种植等工程,为相关的环保工程企业带来业务。长江沿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高铁、高速公路等,将促进交通建设企业的发展,加强区域间的交通联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将完善西部地区的物流交通网络,带动物流园区、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物流企业和建设企业创造机会。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将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相关的农业工程企业可以参与到土地平整、灌溉设施建设等项目中。
“软建设”:为工程建设领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除了“硬投资”,“两重”建设还注重“软建设”,即在重点领域加快推出一批改革创新举措,包括优化长江沿线铁路投融资模式,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网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完善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布局,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探索“风电光伏+治沙”新模式等。
优化长江沿线铁路投融资模式,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铁路建设中来,缓解政府的资金压力,同时提高铁路建设和运营的效率。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网运行维护管理机制,能够确保地下管网的长期稳定运行,延长管网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完善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布局,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工程建设所需的物资运输提供更便捷的通道。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能够为工程建设领域培养更多符合需求的专业人才,解决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探索“风电光伏+治沙”新模式,将新能源建设与生态治理相结合,既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工程建设领域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这些改革创新举措将为工程建设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推动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发展。
工程建设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两重”建设项目的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 投资规模持续增长
特别是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相关的项目上,资金将持续流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国家会根据战略规划和实际需求,不断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资力度,为工程建设企业提供稳定的项目来源。
2. 技术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
为了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企业将加大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方面的研发投入,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比如在建筑材料方面,会研发出更环保、更耐用的新型材料;在施工技术方面,会采用更高效、更安全的施工方法,如模块化施工、BIM技术的广泛应用等。
3. 绿色环保理念贯穿全程
无论是在项目规划、设计还是施工、运营阶段,都将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工程建设项目会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同时,会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实现工程建设的绿色化。
4. 行业整合加速
具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和资源优化配置。一些小型企业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劣势,可能会被大型企业兼并或淘汰,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的下达,为工程建设领域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相关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同时,政府部门也应继续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推动工程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