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7月的莆阳大地,暑气蒸腾却生机盎然。7月28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带队深入秀屿区、湄洲岛,沿着东埔镇的石板路、东庄镇商会的青砖房,一场关乎乡村“沉睡资源”唤醒与“精神家园”重塑的专题调研正在展开。
7月的莆阳大地,暑气蒸腾却生机盎然。7月28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带队深入秀屿区、湄洲岛,沿着东埔镇的石板路、东庄镇商会的青砖房,一场关乎乡村“沉睡资源”唤醒与“精神家园”重塑的专题调研正在展开。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阶段,莆田以闲置民房盘活利用为抓手激活乡村经济动能,以移风易俗为切口涵养文明乡风,正探索一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特色路径。
唤醒“沉睡”民房:从闲置空间到富民载体
站在湄洲岛东埔镇的观景台上远眺,成片的闽南风格古厝依山而建,只是不少房屋大门紧锁、院生杂草——这是莆田乡村闲置民房的缩影。数据显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莆田沿海乡镇约有30%的农房长期闲置,这些承载着乡愁记忆的老建筑,一度成为乡村发展的“痛点”。
“盘活闲置民房不是简单的‘装修出租’,而是要做好‘文化+’的文章,让老房子焕发新生命。”调研中,陈惠黔的这句话点明了工作的核心。在东埔镇东蔡村,一栋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闲置侨房正在改造中,工匠们小心翼翼地保留着斑驳的骑楼立面,内部则规划为“侨乡记忆馆”与民宿综合体。“这栋房子的主人在东南亚经商,里面的老家具、老照片都是珍贵的侨史素材,改造后既能让游客体验海岛风情,又能讲述莆商闯世界的故事。”村党支部书记蔡国清介绍道。
莆商文化是莆田最亮眼的“IP”之一。调研团队在与东庄镇商会企业家座谈时发现,当地2000多名莆商分布在全国30多个城市,不少人有返乡投资的意愿。“我们计划推出‘莆商故里’民宿联盟,由商会牵头,把闲置民房改造成展示建材、医疗等莆商主导产业的主题民宿,既给乡亲们增加收入,又能吸引上下游企业考察合作。”东庄镇商会会长黄志强的提议,得到了调研团队的肯定。
如何让“点上的经验”变成“面上的风景”?陈惠黔在座谈会上提出了“三步走”思路:先在湄洲岛、埭头半岛等文旅资源丰富的区域打造10个试点项目,引入专业运营团队统一管理;再出台闲置民房流转、改造的补贴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最后形成“民宿+非遗”“民宿+农业”等多元业态,让每一栋老房子都成为乡村振兴的“造血细胞”。
重塑乡风文明:从陈规陋习到新风正气
“彩礼能不能少点?我儿子订婚,女方要38万,还不算金器和房子,这压力太大了……”在秀屿区月塘镇的村民恳谈会上,一位大叔的吐槽道出了不少家庭的困扰。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曾是莆田推进乡村治理的“绊脚石”,也是此次调研的重点议题。
破解难题,典型引领是关键。调研中,陈惠黔专门走访了“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林美燕家。这个普通的渔民家庭,不仅将女儿的彩礼从28万降到8万,还把节省的20万捐给村里的“助学基金”。“不是说彩礼越少越好,而是要回归‘礼轻情意重’的本质。”林美燕的话朴实却有力量。如今,她的故事通过村头大喇叭、短视频平台传遍了周边村镇,已有12户村民主动调整了婚嫁彩礼标准。
“单靠道德说教不够,必须有制度兜底。”陈惠黔在调研中强调。在秀屿区,一份《移风易俗积分管理办法》正在试点推行:村民遵守“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规定可积10-50分,积分能在村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反之,若大操大办则扣除积分,取消评先评优资格。东庄镇石码村还创新推出“红白理事会智囊团”,由老党员、乡贤组成的“智囊团”全程参与婚丧事宜策划,既保留传统礼仪,又杜绝铺张浪费。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观念的转变正在悄然发生。在湄洲岛莲池澳村,渔民们自发组建了“妈祖义工队”,婚丧嫁娶时,义工队免费提供司仪、布置等服务,既节省了开支,又传递了互助精神。“以前办一场丧事要花五六万,现在义工队帮忙,两万块就能办好,还更有意义。”村民吴玉华算起了“文明账”。这种转变,正是移风易俗工作最生动的注脚。
双轮驱动绘新篇:乡村振兴的“莆田答卷”
闲置民房盘活与移风易俗,看似是两项独立的工作,实则是乡村振兴的“一体两翼”——前者激活物质基础,后者凝聚精神力量。在莆田的实践中,这两者正形成奇妙的“化学反应”。
在湄洲岛港楼村,一栋由闲置祖屋改造的“新风堂”成了村里的“网红地”。这里既是民宿的公共活动空间,也是村民学习移风易俗政策的课堂,游客可以在这里听老人们讲莆商诚信经营的故事,也能看到村里“文明家庭”的光荣榜。“游客住民宿时,会好奇地问墙上的村规民约,这时候我们就顺势讲讲文明新风,效果特别好。”民宿主人李雪梅说。
这种“双轮驱动”的效应,正在让莆田乡村焕发新活力。数据显示,仅2025年上半年,莆田已盘活闲置民房120多栋,带动村民增收近千万元;移风易俗工作使农村婚丧嫁娶平均开支下降40%,节省的资金中有60%用于创业、教育等再生产领域。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调研结束时,陈惠黔的话意味深长。从湄洲岛的海风到秀屿区的田埂,莆田正以闲置民房为笔,以文明新风为墨,在广袤乡村的画卷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振兴故事。随着顶层设计的完善、社会力量的参与,这片土地上的老房子将更有温度,新风尚将更加浓郁,乡村振兴的底色也将愈发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