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灰砂砖是一种蒸压硅灰石砖,以石灰和砂为主要原料,经坯料制备、压制成型和高压蒸汽养护制成,属于非烧结砖。它主要用于承重墙体、非承重隔墙或框架结构填充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保温性能及尺寸精度,强度等级划分为MU10至MU25。但吸水率高,不适用于长期潮湿、高温或急冷急热环境。
灰砂砖是一种蒸压硅灰石砖,以石灰和砂为主要原料,经坯料制备、压制成型和高压蒸汽养护制成,属于非烧结砖。它主要用于承重墙体、非承重隔墙或框架结构填充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保温性能及尺寸精度,强度等级划分为MU10至MU25。但吸水率高,不适用于长期潮湿、高温或急冷急热环境。
灰砂砖的主要原材料和制作工艺
灰砂砖是以砂和石灰为主要原材料,辅以少量石膏或其他外加剂,经坯料制备、成型、蒸汽养护等工艺制成的实心砖,是一种替代黏土砖的新型墙体材料。其原材料的选择与配比直接影响产品性能:砂料通常选用石英砂、河砂、海砂或尾矿砂,要求含泥量低于3%,粒径控制在0.15-5mm之间,以保证颗粒级配合理,增强砖体密实度;石灰需采用消解后的生石灰,有效氧化钙含量不低于65%,过高的杂质会导致砖体出现酥松或裂缝;石膏作为缓凝剂,一般占原材料总量的1%-3%,可调节石灰的水化反应速度,避免因反应过快导致坯体开裂;部分生产中还会加入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改善砖体的耐久性。
制作工艺可分为四个核心环节:首先是原料处理,砂需经筛分去除杂质,石灰需经消解(加水搅拌成石灰膏)并陈化7天以上,确保消解充分;随后进行配料与搅拌,按砂:石灰=85:15左右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含水率控制在10%-15%),搅拌成均匀的塑性坯料,此时需保证石灰与砂颗粒充分接触,为后续反应奠定基础;成型环节采用压制成型,压力通常为15-25MPa,使坯体密度达到1.8-2.0g/cm³,过高的压力会导致坯体开裂,过低则密实度不足;最后是蒸汽养护,这是决定灰砂砖强度的关键步骤,养护过程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2-4小时,让坯体水分分布均匀;升温阶段控制速率不超过20℃/h,避免温差过大产生裂纹;恒温阶段在174.5℃、0.8MPa饱和蒸汽下养护6-8小时,使石灰与砂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等胶凝物质,形成强度;降温阶段速率同样不超过20℃/h,直至温度降至50℃以下出炉。整个工艺需严格控制温度、压力和时间参数,以确保砖体强度达标、性能稳定。
灰砂砖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场景
灰砂砖凭借强度稳定、耐久性好、施工便捷等特点,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涵盖墙体、基础、填充结构等多个场景。在墙体砌筑中,它是低层和多层建筑承重墙的理想材料:对于3-6层民用建筑,强度等级MU15及以上的灰砂砖可直接作为承重墙,其抗压强度可达15MPa以上,能满足一般住宅的荷载要求;而MU10等级的灰砂砖则适用于非承重墙或隔墙,配合砂浆砌筑后,墙体整体性好,且因砖体尺寸规整(通常为240mm×115mm×53mm),砌筑效率比黏土砖高30%以上。
在地下与潮湿环境中,灰砂砖的耐水性优势显著。由于其主要胶凝物质为水化硅酸钙,遇水不易溶解,抗渗性优于黏土砖,因此可用于地下室内墙、基础勒脚等部位,尤其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能减少墙体返潮现象。同时,灰砂砖的防火性能突出,其耐火极限可达3小时以上,远超木材和部分混凝土构件,适合用于防火墙、电梯井道等对防火要求高的结构。
在工业建筑中,灰砂砖可用于车间围护结构。对于温度不超过200℃的环境,其性能稳定,不会因温度变化产生明显变形;若加入耐高温外加剂,还可用于高温车间的非承重墙体。此外,灰砂砖的隔声性能较好,100mm厚的灰砂砖墙空气声隔声量可达40dB以上,适用于医院、学校等对隔声有要求的建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灰砂砖的干缩率略高于黏土砖,施工时需控制含水率,并设置伸缩缝,避免后期出现开裂。
灰砂砖与水泥砖的优缺点比较
灰砂砖与水泥砖均为新型墙体材料,但在原材料、性能及适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各自的优缺点需结合具体需求判断。
从原材料与生产工艺来看,灰砂砖以砂和石灰为核心,可大量利用河道砂、尾矿砂等资源,石灰的水化反应在蒸汽养护下完成,生产过程能耗较低,且若采用工业废料砂,还能实现“固废资源化”;而水泥砖以水泥为胶凝材料,搭配碎石、粉煤灰等骨料,生产依赖水泥(约占10%-15%),水泥生产过程碳排放较高,环保性略逊于灰砂砖。不过,水泥砖无需蒸汽养护,自然养护或蒸压养护即可成型,生产周期更短(7-14天),适合小规模、低成本生产,而灰砂砖的蒸汽养护需专用设备,初期投资较大。
在性能方面,灰砂砖的优势体现在耐久性与稳定性上:其抗压强度随龄期增长缓慢提升,28天强度可达10-25MPa,且长期强度稳定,抗冻性(经25次冻融循环后强度损失率≤20%)优于水泥砖;而水泥砖早期强度高(7天强度可达设计值的70%),但后期强度增长有限,且因水泥水化产物易受硫酸盐侵蚀,在地下含硫环境中耐久性较差。吸水率方面,灰砂砖吸水率约8%-12%,吸水速度慢,干燥收缩小(≤0.6mm/m),墙体不易开裂;水泥砖吸水率较高(10%-15%),吸水后易产生干缩裂缝,尤其在气候干燥地区需谨慎使用。
适用场景上,灰砂砖更适合潮湿、高温或对耐久性要求高的环境,如地下工程、承重墙、防火墙体;水泥砖则因早期强度高、生产灵活,适合临时建筑、非承重墙或干燥环境中的低层建筑。此外,灰砂砖的导热系数较低(约0.8-1.0W/(m·K)),保温性能优于水泥砖(1.2-1.5W/(m·K)),更适合寒冷地区节能建筑;但水泥砖的抗折强度略高,可用于地面铺装等轻度受力场景。不过,灰砂砖价格通常比水泥砖高10%-15%,对于预算有限的项目,水泥砖更具成本优势。
灰砂砖的强度等级划分
灰砂砖的强度等级依据国家标准《蒸压灰砂砖》(GB/T11945-2019)划分,主要以28天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为核心指标,共分为MU10、MU15、MU20、MU25四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力学性能要求,以满足不同建筑结构的荷载需求。
具体指标方面,各等级的抗压强度平均值需分别达到:MU10≥10.0MPa,MU15≥15.0MPa,MU20≥20.0MPa,MU25≥25.0MPa;同时,单块最小值需满足:MU10≥8.0MPa,MU15≥12.0MPa,MU20≥16.0MPa,MU25≥20.0MPa。抗折强度平均值要求为:MU10≥2.0MPa,MU15≥3.0MPa,MU20≥4.0MPa,MU25≥5.0MPa,单块最小值分别为1.6MPa、2.4MPa、3.2MPa、4.0MPa。测试时,试件需为标准尺寸(240mm×115mm×53mm),经28天蒸汽养护后,在压力试验机上进行抗压和抗折试验,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10块,取平均值和最小值作为判定依据。
强度等级的划分直接决定了灰砂砖的适用范围:MU10等级强度较低,主要用于非承重墙体、隔墙或临时建筑,如框架结构的填充墙、阳台栏板等;MU15等级是应用最广泛的等级,可用于3-6层民用建筑的承重墙、低层工业建筑的围护结构,以及干燥环境中的基础部分;MU20和MU25等级强度较高,适用于荷载较大的结构,如7层及以上建筑的承重墙、地下室墙体、受振动荷载的车间墙体等,其中MU25等级还可配合钢筋使用,用于小型承重构件。此外,强度等级还与原材料质量、生产工艺密切相关:砂的颗粒级配合理、石灰有效氧化钙含量高、蒸汽养护温度和压力达标时,易生产出高强度等级的灰砂砖;反之,若原料杂质过多或养护工艺不当,可能导致强度不足,甚至降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