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池州市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通过科学选址、文化融入与精细管养,将城市边角地变为绿色休闲空间。目前已建成37个口袋公园,串联绿道54.23公里,打造“转角遇美”的宜居环境,让群众在家门口尽享生态福祉。
口袋公园,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诗和远方”。近年来,池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口袋公园”建设作为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拓展绿色公共空间的重要抓手,努力把更多绿色生态资源送到市民身边,持续擦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底色。
在规划选址上,池州市坚持“人民城市”理念,聚焦老城区空间特点,充分利用城市更新政策,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工程,通过“见缝插绿”的方式,将道路节点、街角转角等“灰色地带”转变为点缀于居民区周边的“绿色明珠”。这些小巧精致的公园不仅实现了“推窗见绿、转角遇美”的生活愿景,更作为关键连接点,通过城市绿道系统串联起平天湖湿地公园、清溪河公园等大型生态空间,初步构建起覆盖主城区的生态休闲“大环线”。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口袋公园37个,配套建设城市绿道54.23公里,2025年新增的8个口袋公园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在景观营造上,池州深入挖掘“山水诗城”的文化底蕴,打造“池小韵”口袋公园品牌。通过对与池州相关的历史诗词、典故进行系统梳理,赋予公园富有文化意蕴的名称,让每一处小园都成为传播地域文化的窗口。此前发布的《关于对主城区口袋公园进行征名的公告》引发市民热烈响应,激发了全民参与城市共建的热情。目前,观澜园、读时园等10个融合诗意与温度的命名方案已通过评审,即将为城市绿地增添独特的人文色彩。
为确保口袋公园“建得好、管得久、用得久”,池州市坚持“三分建设、七分管养”的原则,实施精细化养护管理。科学开展浇水、施肥、修剪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植物健康生长;在节假日及极端天气前后,组织专项安全排查,及时消除隐患,保障市民游园安全。一系列举措有效提升了绿化成效和市民体验感,真正让绿色福利可感可及。
如今,一座座玲珑别致的口袋公园正悄然改变着池州的城市面貌,不仅提升了生态品质,更承载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书写“民生幸福”的生动注脚。
来源: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