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的群峰之间,一个深达60余米的巨型基坑正迸发着炽热的生命力。数百台机械设备昼夜轰鸣,2万余名建设者轮班作业,这里是平陆运河马道枢纽的建设现场——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核心节点,它的雄姿初显,正见证着西南地区江海联运新时代的加速到来。
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的群峰之间,一个深达60余米的巨型基坑正迸发着炽热的生命力。数百台机械设备昼夜轰鸣,2万余名建设者轮班作业,这里是平陆运河马道枢纽的建设现场——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核心节点,它的雄姿初显,正见证着西南地区江海联运新时代的加速到来。
一、世纪工程:打通西南陆海新动脉
平陆运河,这条全长134.2公里的人工水道,从广西南宁横州市西津库区平塘江口出发,穿越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注入北部湾,宛如一条蓝色绸带,将西江干流与南海紧密相连。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它的使命非凡:建成后,西南地区货物无需绕行珠江口,可直接经运河出海,航程缩短约560公里,为西南省份开辟一条低成本、高效率的江海联运大通道。
这项工程的体量足以载入史册:需开挖土石方约3.15亿立方米,若将这些土石料堆成1米见方的长墙,可绕赤道半周;浇筑混凝土1190万立方米,相当于3个三峡大坝主体混凝土量的1/5;沿线要建设3座双线船闸航运枢纽、27座跨越主航道的桥梁,其中5000吨级航道的标准,足以满足未来数十年西南地区货运增长需求。
平陆运河集团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耀飞坦言:"这是一场没有先例的攻坚。"作为我国首次在喀斯特地貌与沿海冲积平原过渡带建设的大型运河,它既无现成模板可借鉴,又面临枢纽体量大、地质结构复杂、施工精度要求高等多重挑战。近三年来,建设者们以"昼夜星驰"的拼劲突破重重难关,如今工程已进入冲刺阶段,全线呈现出"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火热态势。
二、攻坚冲刺:钢筋水泥中的温度与速度
马道枢纽的观测台上,规划中的动物通道桥主拱圈已如彩虹般合龙。这座专为斑林狸、豹猫、赤腹松鼠等野生动物设计的迁徙通道,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工程血脉——在运河切割自然栖息地的同时,用建筑智慧为生物多样性筑起"生命走廊"。不远处,船闸建设正从混凝土浇筑阶段转向金属结构安装,工人佟鑫抹了把额头的汗,望着逐渐成型的巨构感慨:"40摄氏度的施工仓面里,每一根钢筋都浸着汗水,但看着它'长'起来,值了!"
为应对高温挑战,工地创新推出"错峰施工"模式:避开正午12点至下午3点的高温时段,在工棚设立配备空调、防暑药品的"驿站",大马力风机不间断送风,让建设者在效率与健康间找到平衡。这样的细节,遍布运河沿线——在企石枢纽,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推移"工艺确保密实度;在青年枢纽,预埋件安装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为后续设备调试打下基础。
截至7月31日,平陆运河的"进度条"不断刷新:土石方开挖完成总量的91.4%,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完成88.4%,航道工程推进至80.2%。三个核心枢纽的金属结构安装正加速推进,预计年内将实现船闸无水调试,向"通航倒计时"迈出关键一步。
三、智慧赋能:数字孪生构建"双运河"体系
在平陆运河建设指挥调度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实时跳动着数据:马道枢纽3号闸室温度28℃,企石枢纽边坡位移0.3毫米,航道疏浚船实时坐标...轻点鼠标,工程细节尽收眼底。"我们在建设两条运河,一条是看得见的水上航道,一条是看不见的数字神经。"平陆运河集团科技信息部部长闫强介绍,这套"数字孪生智慧运河"系统,实现了动态"一图总揽"、调度"一脑智控"、服务"一键触达"。
科技的力量渗透在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智慧温控系统通过预埋传感器实时调节冷却水流量,让船闸混凝土实现"零裂缝";自主研发的全回转折叠臂混凝土振捣机,将6人操作的工序简化为1人操控,效率提升3倍;无人机每日采集全景影像,与BIM模型比对,让进度管理精度达到厘米级。这些突破的背后,是平陆运河广西院士工作站的支撑——该站联合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30多所高校院所,开展40余项重大科技攻关,为工程装上"智慧大脑"。
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人海战术"到"智能施工",科技不仅解决了建设难题,更重塑了工程管理模式。正如程耀飞所说:"平陆运河的创新,不止于建成一条航道,更在于探索出一套可复制的大型运河建设技术体系。"
四、示范引领:书写内河水运新样本
平陆运河的意义,早已超越工程本身。它是我国内河水运升级的"试验田"——在生态保护方面,除了动物通道,沿线还同步建设20余处生态护岸、10个鱼类增殖放流站,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双达标;在智慧管理方面,数字孪生系统将延伸至运营阶段,为船舶调度、物流组织提供全流程智能化服务。
平陆运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劼耘认为:"这条运河的建设经验,将为我国未来更大规模、更长距离的运河工程提供重要参考。"当船舶未来首次驶入这条人工水道时,它承载的不仅是货物,更是中国基建从"跟随"到"引领"的底气,是西南地区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加速度,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
群山环抱中,平陆运河的轮廓日益清晰。这条凝聚着无数建设者智慧与汗水的水道,正以冲刺的姿态奔向"通江达海"的目标,即将在祖国西南大地,书写下属于新时代的水运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