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勤奋的黄工

待君勤勉努力时,功成名就心愿至

勤奋的黄工

通宝余额:0充值

积分:0

退出

查价服务

生效中

点击开通服务

询价服务

剩余0条

点击开通服务

请问是否要退出登录?

  • 残忍退出
  • 继续看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建识 > > 工程招投标新政:重塑行业生态,指明发展方向

工程招投标新政:重塑行业生态,指明发展方向

更新时间:2025-08-18 建设快讯 原创
阅读(4,989) 点赞(183)

【导读】近期,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投标政策迎来密集调整,从最高投标限价管理到施工过程结算规范,再到全流程监管强化,一系列举措正深刻重塑行业生态。这些政策不仅直指当前工程招投标中的痛点问题,更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期,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投标政策迎来密集调整,从最高投标限价管理到施工过程结算规范,再到全流程监管强化,一系列举措正深刻重塑行业生态。这些政策不仅直指当前工程招投标中的痛点问题,更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政策核心内容:多维度筑牢规范基石

(一)最高投标限价:刚性约束强化成本管控

国有资金投资项目被明确要求必须设置并公布最高投标限价,且需在公布前完成工程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备案。这一规定并非简单的价格上限设定,而是要求招标人严格依据国家计价规范、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通过科学测算形成合理限额。例如,西安市某市政道路项目在招标时,其最高投标限价需详细列明分部分项工程费用、措施项目费等构成,且每项费用的计算依据都需存档备查,从源头避免"天价招标"或"低价抢标"现象。

(二)施工过程结算:破解工程款拖欠难题

多地推行的施工过程结算制度正在改变传统"完工后算总账"的模式。以湖北省水利项目为例,其暂行办法将结算节点细化到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合格后30日内,要求发包人在收到结算报告后28日内完成审核并支付。这种"分段结算、分段支付"的模式,在武汉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已显成效,项目通过三次过程结算,累计支付工程款占已完工程的85%,有效缓解了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

(三)全流程监管:数字化手段织密监督网络

衢州市等地区正加速构建招投标数字化监管体系,实现从招标文件备案、专家抽取到评标结果公示的全流程电子化留痕。某开发区产业园项目招标中,监管平台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三家投标单位的技术方案存在70%以上雷同,及时启动核查程序,最终查实围标串标行为并取消投标资格,彰显了科技赋能监管的威力。

二、行业影响:从成本管控到市场生态的深层变革

(一)造价管理迈入"动态可控"新阶段

最高投标限价的刚性约束,迫使施工企业在投标阶段就必须精细化测算成本。某央企在参与地铁项目投标时,通过BIM技术模拟施工流程,将

从传统估算的5%精确至3.2%,在限价范围内成功中标。而施工过程结算的推行,让造价管理从"事后核算"转向"过程控制",某建筑集团统计显示,实行过程结算的项目,竣工结算周期平均缩短40%,资金周转率提升25%。

(二)市场竞争转向"质量与实力"赛道

监管强化有效遏制了"陪标""围标"等乱象。数据显示,某省推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后,投标单位平均参与数量从12家增至18家,中小企业中标率提升15%。同时,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常态化,某省一年内清理不符合资质条件的企业327家,倒逼企业专注提升施工技术与管理能力。

三、未来趋势:政策引导下的行业升级路径

(一)数字化成为招投标标配

随着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推进,电子招投标将实现跨省通办。预计到2026年,80%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将建成智能评标系统,通过AI识别投标文件中的异常报价、相似技术方案等风险点,评标效率提升50%以上。

(二)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政策规范下,中小型企业面临更大生存压力,行业并购重组将常态化。某建筑行业报告显示,2024年特级资质企业新签合同额占比已达42%,较2020年提升18个百分点。同时,专业化细分趋势明显,专注于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的企业市场份额年均增长12%。

(三)绿色指标融入招投标体系

多地已试点将碳排放量、

使用率等指标纳入评标体系。某生态城项目招标中,采用的投标单位获得5分额外加分,最终以微弱优势中标,标志着绿色建造正从"加分项"变为"必选项"。

四、政策红利下的行业新机遇

此次招投标政策调整,既是对行业乱象的治理,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对企业而言,需加快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适应精细化管理要求;对监管部门来说,需平衡规范与效率,为行业创造良性竞争环境。随着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工程建设领域将迈向更加规范、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 纠错/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kf@zj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