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勤奋的黄工

待君勤勉努力时,功成名就心愿至

勤奋的黄工

通宝余额:0充值

积分:0

退出

查价服务

生效中

点击开通服务

询价服务

剩余0条

点击开通服务

请问是否要退出登录?

  • 残忍退出
  • 继续看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建识 > > 江苏工程人工价格指数调整引行业变革

江苏工程人工价格指数调整引行业变革

更新时间:2025-08-18 建设快讯 原创
阅读(8,788) 点赞(275)

【导读】近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式发布通知,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将建设工程人工的发布形式由“建设工程人工工资指导价”调整为“建设工程人工价格指数”。这一政策变动并非偶然,而是江苏省在建筑行业发展到新阶段后,顺应市场规律、深化行业改革的必然举措。

近日,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式发布通知,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起,将建设工程人工的发布形式由“建设工程人工工资指导价”调整为“建设工程人工价格指数”。这一政策变动并非偶然,而是江苏省在建筑行业发展到新阶段后,顺应市场规律、深化行业改革的必然举措,其影响范围将覆盖工程招投标、施工管理、成本核算等多个环节,成为推动当地工程建设领域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政策调整的背景与核心内容

此次政策调整有着明确的政策依据和现实需求。根据国家《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建办标函〔2020〕38号)中“健全市场决定工程造价机制”的要求,以及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50500—2024)对人工价格动态管理的新规定,江苏省结合本地建筑市场用工特点,在广泛征求建筑企业、造价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等多方意见后,最终确定了这一改革方案。

从核心内容来看,建设工程人工价格指数以2025年下半年为基期,指数值设定为1.00,采用定基指数形式反映各发布期与基期的人工价格变化幅度。与以往的人工工资指导价相比,新指数更注重市场波动性——原则上每年3月1日和9月1日各发布一次,若遇建筑市场用工价格大幅波动(如单季度涨幅或跌幅超过5%),将临时增加发布频次,确保数据的时效性。

此外,政策明确要求各设区市住建部门及造价管理机构建立“周采集、月汇总、季分析”的劳务用工数据上报机制,重点收集

等20个主要工种的日工资、月均出勤天数、技能等级分布等信息,由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通过大数据模型测算后统一发布,实现了数据采集从“抽样估算”到“全面精准”的转变。

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多维影响

工程造价确定更贴合市场实际

在工程招投标阶段,人工价格指数将成为编制最高投标限价和投标报价的核心参考依据。以往采用固定人工工资指导价时,常出现“报价时价格与施工时价格脱节”的问题。例如2024年,江苏省某住宅项目投标时按指导价220元/工日计算人工费,但施工期间木工工资已涨至260元/工日,导致施工单位亏损超300万元。

而新政策实施后,施工期间的人工费价差可根据指数动态调整。假设某项目2026年3月开工,采用当年3月发布的人工价格指数1.08(即较基期上涨8%),若9月指数升至1.12,则可按合同约定对已完成工程量的人工费进行补差,有效化解了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行业管理向精细化转型

政策实施后,江苏省建筑市场劳务用工管理形成了“省级统筹、市级落地、企业参与”的新模式。各设区市需建立劳务用工数据库,对本地建筑工人实行“实名制+技能等级+工资水平”三维管理,这不仅为指数测算提供了数据支撑,更推动了劳务市场的规范化。

以苏州为例,当地已试点“建筑工人信用积分”制度,将工资发放记录、技能等级提升情况与信用积分挂钩,积分高低直接影响工人在指数测算中的权重。这种机制既保证了数据真实性,又激励了工人提升技能,形成了良性循环。

企业成本管理面临新挑战与机遇

对建筑企业而言,人工价格指数的调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动态价格机制要求企业建立更灵敏的成本核算体系,例如某特级资质企业已着手开发“人工费实时监控系统”,将指数数据与项目进度管理系统对接,实现成本预警自动化。

另一方面,透明的价格指数也为企业投标报价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基础。以往部分企业依赖信息差虚报人工成本,新政策实施后,价格依据公开透明,倒逼企业通过优化施工工艺、提高管理效率来降低成本。

工程建设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化定价机制成为主流

此次调整标志着江苏省工程建设领域从“政府指导价”向“市场决定价格”的转变迈出关键一步。未来,不仅人工价格,材料、机械等要素价格也将逐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形成更灵活、更高效的市场定价体系。这与国家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方向高度一致,预计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示范效应。

数字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随着人工价格指数等数据的精细化采集与应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将加速推进。从劳务用工数据的实时采集,到工程造价的智能测算,再到项目成本的动态监控,数字技术将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江苏省已计划在2026年底前建成全省统一的“建筑市场价格监测平台”,实现价格数据与项目管理、招投标等系统的无缝对接。

行业监管向“事中事后”转变

政策调整后,政府部门的监管重点将从“预先定价”转向“过程监督”。通过对人工价格指数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及时查处虚报成本、恶意低价竞标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提前预判价格波动趋势,为企业提供预警服务,体现了“放管结合”的监管新思路。

此次江苏省建设工程人工价格指数的调整,是建筑行业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重要变革。它不仅将优化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提升行业运行效率,更将推动建筑企业向精细化、市场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对于行业各方而言,积极适应政策变化,主动提升管理水平,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把握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

江苏工程人工价格指数调整引行业变革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品牌 税率 除税市场价(元)
休闲石材座凳 规格:长2M ×宽0.4M 材质:旧青砖、古旧石板凳 工艺:人工砌筑0.4M×0.4M×0.4M旧青 0% 930.0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 纠错/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kf@zj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