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8月16日晚,黄冈市区七一路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开展沥青铺设施工,17日,项目拆除施工围挡,标志着该改造项目全面完工,较计划工期提前14天完成全部施工任务,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居民生活和出行的影响。
8月16日晚,黄冈市区七一路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开展铺设施工,17日,项目拆除施工围挡,标志着该改造项目全面完工,较计划工期提前14天完成全部施工任务,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居民生活和出行的影响。
据悉,黄冈城区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及老化供水设施更新改造项目(一期)是黄冈市重大民生工程,由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黄冈市楚通路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联合承建。项目建成后将大幅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完善供水保障体系,为市区居民带来更安全、更优质的饮用水。
该项目改造城区14条道路共19公里老旧供水管网,供水设施设备改造工程、智慧管网改造工程、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工程以及二次加压改造工程,旨在解决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漏损严重,供水压力不足等问题,让城区群众用水更安心更顺心。
7月12日,七一路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开工,项目总长度792米,新建管道采用DN400。记者看到,施工围挡内,两台挖掘机挥舞着钢铁臂膀精准破开路面,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手持电镐清理沟槽中的碎石与老旧管道碎片。DN400球墨铸铁管整齐地堆放在路边,等待被吊装填入新开挖的沟槽。
“这段路的地下管网‘服役’已超过30年,漏水点频现,再不改造,水量水压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中国一冶项目部负责人宋建明指着刚挖出的一截破损管道,管道部分区域甚至已经穿孔,渗出的水渍在坑底积成了小水洼。
30年的供水管网老化严重,亟待换新改造。今年1月10日,黄冈市区启动并全力推进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及老化供水设施更新改造项目,其中中环路、宝塔大道、黄州大道、七一路已施工完成,目前东门路、路口大道、八一路、沙街、青云街正在施工。其中八一路、沙街、青云街计划在8月底完成施工,不影响周边学校学生上下学出行。剩余东门路、路口大道、明珠大道、壕沟路、十三坡供水管道计划12月底之前全部完工。
项目开工后,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现场调研,市住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尹小军和副局长方卫军多次赴现场办公,压实参建各方责任。市建设中心主要负责同志驻点办公,现场解决问题,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7月12日,七一路供水管网新管道铺设工作开启,现场两台吊车协同作业,将长达6米的球墨铸铁管精准吊运至沟槽上方,在地面工人的引导下,最终稳稳落入铺满的沟槽底部。宋建明说:“这种球墨铸铁管不仅耐腐蚀性强,延展性、抗震性也更好,能有效降低漏损率,预计使用寿命50年以上。”
七一路供水改造工程涉及沿街数十家商铺,尽管施工围挡影响了部分店面客流,但绝大多数商户表示理解。“这段日子生意确实受影响,但长远看是好事。以前一到用水高峰,水龙头就跟‘喘气’似的,难以保障正常用水。”七一路文胜考试书院老板傅文胜边说边指了指店里备用的几个大水桶,“感谢政府为群众办了件大好事。”
供水管网改造的成效,群众期待最热切、感受最真切。附近居民汤玉新近段时间每天都会来施工现场看一看:“这新管子看着就结实,启动供水管网改造,大家伙儿都特高兴,确实是一件便民为民的大好事。”
“七一路道路狭窄,地下管线复杂,不具备大型机械施工条件,只能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作业方式进行施工,作业效率有限。为确保工期节点,我们采用两班倒、‘白加黑’作业方式,将交通影响大和噪声小的工序安排在夜间进行施工,最大程度提高夜间施工效率。”中国一冶项目负责人宋建明说,为缓解七一路交通压力,项目部增加施工机械及作业人员,在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加班,提前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
“在质量管理上,我们监理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对施工的过程进行管控管理。比如沟槽开挖、管道安装、基础沥青路面等施工内容,每道工序达到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后,才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武汉方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监卢泉表示,全体监理人员连续奋战在工地一线,督促解决施工中的问题,确保工程质量。
七一路供水管网改造项目完工后,黄冈市区供水管网漏损治理改造工程施工仍在继续,新铺设的管道不断延伸,承载着老城区对“水畅其流”的期待,更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随着一项项工程的推进,对于黄冈市区的居民而言,这不仅是地下管网的更替,更是一场关乎日常幸福的“民生升级”。(吴浩、吴佑喜、喻正)
来源:黄冈日报(2025年8月18日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