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勤奋的黄工

待君勤勉努力时,功成名就心愿至

勤奋的黄工

通宝余额:0充值

积分:0

退出

查价服务

生效中

点击开通服务

询价服务

剩余0条

点击开通服务

请问是否要退出登录?

  • 残忍退出
  • 继续看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建识 > > 黄冈供水工程推进 折射工程建设新趋势

黄冈供水工程推进 折射工程建设新趋势

更新时间:2025-08-27 建设快讯 原创
阅读(4,608) 点赞(93)

【导读】在新型城镇化与城市更新战略推进下,工程建设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湖北黄冈近期推进的供水系统改造项目,既是当地基建补短板的关键举措,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样本,其折射的趋势值得剖析。

在新型城镇化与城市更新战略推进下,工程建设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湖北黄冈近期推进的供水系统改造项目,既是当地基建补短板的关键举措,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样本,其折射的趋势值得剖析。

黄冈工程建设项目全景扫描:从项目落地到民生赋能

(一)城区供水管网改造项目

作为黄冈2025年重点民生工程,项目总投资1.8亿元、周期12个月,覆盖黄州老城区等核心区域,构建“监测-改造-运维”智慧供水体系:漏损治理采用声呐检测等技术,预计将管网漏损率从18%降至12%以下;管网改造选用DN200-DN600

,覆盖14条道路19公里,惠及8万户居民及30余家企事业单位;设施升级同步更新水厂水质检测设备,新增在线监测系统(含12项指标),数据直连智慧监管平台。

截至2025年8月中旬,已完成中环路段3.2公里管网铺设,安装智能水表860余块,水厂一期进入调试,预计12月底竣工。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城区10年供水需求,年减自来水浪费200万立方米,节省水费超1000万元。

(二)团风县供水提升项目

总投资6800万元,2024年11月启动,已完成12公里老旧管网改造,更换DN100-DN300管网5.8公里,升级3座水厂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从2万吨提至3.5万吨。项目引入“智慧水务”,安装2100套NB-IoT智能水表、30余套智能消防栓,居民用水满意度从76%升至92%,水压达标率从82%提至98%。

(三)项目协同模式

两地形成“市级统筹、县域联动”模式:市级定标准、协资金,县域细化方案,共享数据与技术经验,为市政工程提供可复制经验。

对工程建设领域的多维度影响:从产业拉动到标准重塑

民生保障:回归行业本源

项目解决老旧管网“跑冒滴漏”问题,如黄州区停水次数从每月3-4次减至0-1次,停水时长缩至2小时内;团风县通过“水厂+村级管网”模式,解决12个行政村饮水问题。同时引导行业从“重建设、轻运维”转向“建管并重、民生优先”,项目全周期以居民需求为核心,建立设计征求意见、施工错峰作业、竣工回访机制。

行业发展:倒逼转型与产业协同

项目要求企业具备“传统施工+数字化”能力,中标企业多为一级资质或有智慧水务储备的企业(如中国建筑、湖北水总),倒逼行业技术分层:中小企业难入高端市场,头部企业加速研发(如中铁十一局设智慧管网研发中心、湖北水总建数字化实验室)。此外,项目带动上下游,本地管材供应商获3000万元订单,监理公司业务收入增25%,水务集团新增运维分公司。

工程建设行业趋势瞭望:从技术变革到模式创新

绿色低碳成核心竞争力

“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为行业“必选项”,《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明确支持

、建筑节能等领域。实践中,绿色低碳贯穿全生命周期:设计阶段推行被动式节能,施工阶段推广(减垃圾30%、降能耗20%),运维阶段靠智能化降耗。市政工程中,供水用、污水沼气发电、道路用成为常态,未来高能耗企业将被淘汰,头部企业通过绿色供应链、碳足迹管控提升竞争力。

数字化智能化深度渗透

AI、大数据、BIM等技术推动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施工环节用无人设备(提效30%)、管网检测机器人(提效50%、降本40%);管理环节BIM贯穿全周期(如上海迪士尼用其解决300余处设计冲突);监管环节政府建“智慧住建平台”(如湖北平台监管1.2万项目、整改率98%)。未来技术将进一步渗透,AI优化施工方案、大数据控成本、物联网保安全。

存量改造成主要增长点

我国城镇化率达66.15%(2024年),行业从“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改造”,城市更新成核心增长点。“十四五”期间推进219个城市更新试点,总投资超5万亿元,重点在三领域:老旧小区改造(已改12万个,未来5年再改15万个)、地下管网更新(未来10年需改100万公里,投资超2万亿元)、产业园区升级(如苏州工业园产值翻倍)。政策通过加财政投入、创新融资(如深圳REITs)、简流程推动更新。

区域差异化与国际化并行

国内区域需求分化:东部(城镇化超75%)聚焦城市更新、智慧市政;中西部(城镇化55%-65%)推进基建补短板;东北侧重老工业基地改造。企业随之调整布局,头部企业差异化经营,中小企业深耕本地。国际化方面,我国建筑企业在“一带一路”累计签单超3万亿美元,未来将聚焦东南亚等区域,拓展新能源等领域,加强本地化运营(如中交马来西亚公司本地员工占70%)。

以项目实践引领行业转型

黄冈供水项目是行业“质量优先”转型的缩影,其经验具借鉴意义。未来行业需紧跟绿色低碳、数字化等趋势,企业提升竞争力,政府优化政策,协会促进行业自律,各方协同推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服务民生与经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 纠错/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kf@zj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