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8月19日,肇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式发布《肇庆市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相关业务全流程网办工作指引》,标志着该市在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上迈出关键且坚实的一步。这项改革不仅是对“放管服”改革要求的积极响应,更是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系统性工程。
2025年8月19日,肇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式发布《肇庆市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相关业务全流程网办工作指引》,标志着该市在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上迈出关键且坚实的一步。这项改革不仅是对“放管服”改革要求的积极响应,更是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系统性工程。其核心目标直指长期以来困扰建设单位的“多头跑、材料繁、耗时长”等痛点、堵点问题,通过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手段,全面重塑施工许可审批流程,推动实现“提质、提效、提速”,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改革核心:构建“三全”新机制,打造审批服务新标杆
此次改革并非简单的流程优化,而是构建了一套“高度整合、全程网办、限时办结”的全新工作机制,其内涵丰富,系统性强,具体体现在三大维度的协同推进:
1.“一网通办”:实现审批效能的“指数级”提升
平台整合,一网通达:改革依托于统一的“肇庆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将施工许可相关的所有业务环节——从申请、受理、审查、审批到发证——全部迁移至线上。企业只需登录一个平台,填写一张综合申请表,即可完成全部操作,彻底告别了过去需要登录多个系统、重复提交信息的繁琐局面。
时限压缩,效率革命:改革最直观的成效是审批时限的大幅压缩。在法定7个工作日的基础上,肇庆市住建局通过优化内部流程、推行电子化审查等措施,已将平均办理时限稳定压缩至1个工作日,部分符合条件的简单项目甚至可以实现“秒批秒办”。这种“一日办结”的效率,为项目抢抓市场机遇、缩短建设周期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638个施工许可事项通过该系统高效办结,充分验证了新模式的成熟度与实效性。
电子证照,动态管理:全面推行施工许可电子证照,不仅方便企业随时随地下载、打印和使用,更便于政府部门进行动态监管和信息核验,提升了证照管理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2.“不见面审批”:推动服务模式的“无感化”升级
无纸化办公,绿色高效:新政的核心是“能优则优、能减则减、能快则快”。通过全面梳理审批事项,最大限度精简申请材料,利用平台自动调取、共享已有数据(如企业营业执照、规划许可信息、电子签章等),申请人无需再提交大量纸质材料。这不仅减少了企业的准备成本,也显著降低了行政资源的消耗,实现了材料节约100%。
零跑动服务,体验优化:借助电子证照和线上交互功能,企业从申请到拿证的全过程均可在线完成,无需再专程前往行政服务中心提交材料或领取实体证件。这种“不见面审批”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异地企业或项目分散的企业,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零跑腿”。据统计,新模式使审批速度提升50%,审批部门的人力投入节省达100%,将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收件、发证等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转而投入更专业的技术审查和服务指导。
风险防控,廉洁高效:全流程线上留痕、操作可追溯,有效减少了人为干预和自由裁量空间,从源头上防控了审批过程中的廉政风险,构建了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审批环境。
3.“高效办成一件事”:促进营商环境的“生态化”优化
事项集成,主题服务:改革的亮点在于打破了部门壁垒和事项孤岛。市住建局主动牵头,将原本分散在住建、城管、水务等多个部门的、与项目开工密切相关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含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等四个关键事项,整合为“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主题服务。
流程再造,协同并联:通过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并联审批、统一出件”。企业只需提交一套材料,系统自动分派至各相关部门同步审查,避免了过去需要逐个事项、逐个部门“排长队”办理的困境,有效解决了“审批长跑”问题,显著提升了整体办事效率和企业满意度。
理念转变,主动服务:改革背后是政府服务理念的深刻转变——从“被动审批”向“主动服务”转变。住建部门不仅提供标准化的线上服务,还积极提供全流程、全周期的跟踪指导,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帮助解决审批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确保企业“少走弯路”,切实提升服务的温度与精准度。
深远影响与未来趋势:引领工程建设领域数字化转型新潮流
肇庆的此次改革,虽然聚焦于施工许可这一具体环节,但其影响和示范意义远超单一城市或单一事项,它深刻揭示了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未来发展的几大核心趋势:
数字化转型成为“必选项”而非“可选项”: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支撑的数字化平台,已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引擎。肇庆的实践证明,线上审批不仅能实现效率的量变,更能引发服务模式的质变。未来,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将加速建设与互联互通,所有审批环节“上云、用数、赋智”将成为常态。
“一件事一次办”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金标准”:从“找部门”到“办事情”的转变,是政务服务改革的终极目标。“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政府以用户(企业和群众)为中心,进行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流程再造。肇庆将开工“一件事”集成的做法,将成为各地优化审批服务的“标配”和“硬指标”,推动政务服务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跃升。
“零跑动”与“无纸化”迈向“常态化”与“深度化”:随着《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数字身份认证技术的普及,“不见面审批”的法律和技术基础日益牢固。未来,“零跑动”服务将从施工许可等单项业务,扩展到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如竣工验收、不动产登记等),覆盖范围更广,服务深度更深,真正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
监管与服务深度融合,构建智慧化治理新格局:高效的审批服务是起点,精准的监管是保障。数字化平台在提升审批效率的同时,也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了强大支撑。通过汇聚项目全链条数据,监管部门可以实现对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等风险的动态监测、智能预警和精准执法,推动监管模式从“人海战术”向“智慧监管”转型,构建“审批-建设-监管”闭环的智慧化治理体系。
营商环境竞争进入“软实力”新阶段:在土地、税收等传统优惠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的背景下,高效、透明、便捷的政务服务已成为吸引投资、留住企业、促进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肇庆通过深化审批改革,致力于打造“办成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的一流营商环境,正是在提升区域发展的“软实力”。这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城市间比拼的关键。
肇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推出的施工许可全流程网办改革,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制度创新。它不仅是技术应用的升级,更是政府治理理念、服务模式和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通过“一网通办”提速、“不见面审批”减负、“一件事集成”增效,改革精准切中了企业办事的痛点,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为项目快速落地投产扫清了障碍。这一“肇庆样本”的成功实践,为全国工程建设领域的深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展望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迭代和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化,一个更加智能、高效、便捷、透明的工程建设审批与服务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这不仅将极大释放市场活力,也将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