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重庆市锚定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目标,聚焦供水保障、绿色空间拓展与垃圾治理,推进智慧水务、山城绿道建设与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全面提升城市宜居性与韧性,打造人民城市“重庆样板”。
在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征程中,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紧扣“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发展目标,以“水、绿、净”三大核心为抓手,绣出一幅独具山城特色的城市治理新画卷。
多维提升供水保障,筑牢城市“生命线”
城市供水是民生之本。目前,重庆市已建成97座城市,日供水能力达871.5万立方米,服务近2200万市民。通过建设20条互联互通管道,实现六大供水片区应急联动,有效应对极端天气挑战。智慧水务建设不断升级,整合1.6万公里数据,实现从水源到水龙头的全过程智慧监管,水质综合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未来,重庆将加快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完善“双水源”“双电源”应急体系,全面提升供水安全韧性。
山城连片成网,织密生态宜居空间
2024年上半年,重庆新建山城绿道65.6公里,串联自然景观、人文地标与居民社区,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城市街景持续增花添彩,新增54万平方米,三角梅、紫薇、月季扮靓主干道与交通节点。62个完成提质升级,休憩设施更完善,开放性与舒适度显著提升。同时,重庆精准守护,实施“一树一策”保护,并通过智慧园林平台实现绿地管理“一屏掌控”,推动城市绿化向精细化、智慧化迈进。
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推动垃圾治理现代化
在生活垃圾治理方面,重庆成效显著。五年来,建成14座生活垃圾焚烧厂,新增处理能力7050吨/日;建成7座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资源化能力达570吨/日,实现生活垃圾全量无害化处理。当前,全市已形成“焚烧为主、资源化利用为辅、填埋为应急”的处理格局,预计2025年底将实现“全焚烧、零填埋”。本地化制造的焚烧设备与高效发电技术,以及全国推广的厨余资源化案例,彰显了重庆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创新实力。
从智慧供水到绿意盎然,从洁净街巷到循环利用,重庆正以绣花功夫精细雕琢城市空间,不断书写人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