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上半年,江西吉安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7349套,完成危房改造246套,住房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同时,吉安探索“群众主体型”城市更新模式,通过“五个自主”“四个100%”机制,推动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和微更新项目落地,实现城市面貌提升与民生福祉增强双赢。
今年以来,江西吉安市以群众住房需求为导向,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全市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7349套(间),占年度任务总数的84%,同时争取上级补助资金1.8125亿元;分配公租房697套,让4505户住房困难家庭享受租赁补贴。危房改造方面,全市已完成改造246套(中心城区52套),完成率79.87%,计划年内改造的308套城市危旧房正按“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原则分级分类推进,C级危房采取拆除或抗震加固,D级危房则撤离人员并拆除。
政策保障同步完善,吉安市起草并印发《吉安市中心城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试行)》,规范配售型住房管理。棚改项目进展顺利,如青原区沙芫内涝区棚改安置房项目1319套安置房主体已全面封顶,预计今年8月底竣工、10月验收移交,昔日的低矮破旧房屋正变为整齐漂亮的新楼房。
创新“群众主体型”更新,激活城市活力
吉安市在推进城市更新中,探索出“群众主体型”可持续路径,让市民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角”。通过建立“五个自主”(自主申报、自主定策、自主监督、自主评议、自主运管)和“四个100%”(改哪里100%由群众提出、如何改100%由群众确定、改造过程100%接受群众监督、改造效果100%由群众说了算)机制,将群众视角贯穿全过程。
为精准对接需求,吉安围绕住房、社区、街区、城区四个维度,细化14个板块、69项问题指标,累计收集居民问卷5800余份、梳理18.8万条政务热线数据,提炼生成120个群众建议项目。政策保障方面,出台土地供应、容积率补偿等配套政策,如永新老城更新推出租金“三免两减五评估”,激活老城商业活力;社会监督上,设立项目公示牌公开改造信息,建立“社区问卷+人大代表测评”双评机制,市中心城区闲置地块微更新项目群众满意度达99.96%。
成果显著,民生温度与城市面貌双提升
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城市面貌显著改善。截至目前,吉安市累计完成791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21.25万户群众;实施棚户区改造1015万平方米,让10.15万户家庭“出棚进楼”;对106处市中心城区闲置地块进行微更新,新建48个生态停车场,打造36处“口袋公园+微商业”“社区公园+休闲广场”等便民空间,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从“安居”到“乐业”,吉安市以保障性住房筑牢民生底线,以群众主体型城市更新激活城市活力,正书写着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