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勤奋的黄工

待君勤勉努力时,功成名就心愿至

勤奋的黄工

通宝余额:0充值

积分:0

退出

查价服务

生效中

点击开通服务

询价服务

剩余0条

点击开通服务

请问是否要退出登录?

  • 残忍退出
  • 继续看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建识 > >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2035年发展目标明确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2035年发展目标明确

更新时间:2025-09-06 建设快讯 原创
阅读(3,136) 点赞(92)

【导读】2025年8月28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5年8月28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我国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份纲领性文件深刻把握我国城镇化进入稳定发展期的新阶段特征,明确提出城市发展将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吹响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号角。《意见》内容全面、目标明确、举措务实,是新时代推进城市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从“造城”到“育人”: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

《意见》开宗明义,指出我国城镇化已从快速增长期转入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经历从“增量扩张”到“存量提质”的历史性转变。这一判断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逻辑的根本性调整。过去以土地开发、规模扩张为主导的“造城”模式已难以为继,未来将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聚焦于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功能结构、改善人居环境。

《意见》强调要“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将“以人为本”作为城市工作的核心。这意味着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住房、交通、教育、医疗,还是生态环境、文化生活、安全韧性,都必须围绕人的需求展开。这种从“物”到“人”的重心转移,体现了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也对各级政府的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构建现代化城市体系:优化布局,协调发展

在宏观层面,《意见》提出要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协调发展。

在区域层面,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群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鼓励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推动通勤便捷、产业协同、公共服务共享。

在城市层级上,超大特大城市被要求“做强做精核心功能”,合理疏解非核心功能,控制规模,提升对全球高端要素的配置能力;中小城市和县城则需提升承载能力,分类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支持资源型城市和人口流出城市转型发展。这一系列部署旨在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协同联动的现代化城市体系。

培育发展新动能:创新驱动,绿色转型

面对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需求,《意见》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模式创新激发城市发展活力。

一方面,要强化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另一方面,要激活城市存量资源,盘活老旧厂房、低效楼宇和闲置设施,推动城市更新。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意见》明确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低空经济”,培育消费新场景,并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城市经济注入新活力。同时,文件将绿色低碳转型摆在突出位置,提出推进生产领域节能降碳、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建设“美丽城市”。

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宜居宜业,安全韧性

人民城市的“高品质”体现在方方面面。《意见》系统部署了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安全韧性建设。

在住房方面,提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大力推进“好房子”建设,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完善完整社区和便民生活圈,促进职住平衡。

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强调优化交通、能源、通信等设施布局,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服务的优质均衡水平,因地制宜发展保障性住房。

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底线。《意见》专门设立“增强城市安全韧性”章节,要求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构建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并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水平,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可靠。

文化与治理并重:彰显魅力,提升效能

城市不仅是生活的空间,更是文化的载体。《意见》强调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历史街区、工业遗产,塑造具有中国气质的城市风貌,严禁“滥建文化地标”“随意更改老地名”,守护城市文脉。

在治理层面,提出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打造城市数字底座,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同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调动群众参与,提升治理效能。

迈向2035年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意见》明确了“到2030年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这一蓝图的实现,需要各级政府树立正确政绩观,摒弃形式主义,强化统筹协调,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的城市将不再是

的简单堆砌,而是更具活力、更有温度、更可持续的现代化生活空间,真正成为亿万人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 纠错/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kf@zj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