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福建南平、四川泸州、陕西西安等地依托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开展数字化城市体检,通过构建城市数字孪生体,实现数据采集智能化、分析可视化和报告自动化,精准识别城市病灶,为城市更新与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城市治理正迈向精细化、智能化新阶段。近年来,福建南平、四川泸州、陕西西安等地积极探索“CIM+城市体检”新模式,依托城市信息模型(CIM)技术构建数字化底座,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精准“把脉”和智能“开方”,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在福建南平,基于CIM基础平台打造的城市数字智能化底座,已集成8万余栋
及4500余处公共服务设施数据。当地创新开发城市体检微信小程序与专业平台,将61项体检指标分类为部门提供、直接采集和导推计算三类,提升数据获取效率与科学性。通过设置不同用户角色权限、数字围栏和操作指引,简化基层采集流程,避免重复录入。平台还具备大数据自动抓取、分析研判和可视化呈现功能,可自动生成城市体检报告,推动城市体检从“人工分析”向“智能诊断”转变。四川泸州则以CIM平台为支撑,构建“城市全要素健康状态监测预警”体系。平台汇聚39个部门数据,整合主城区80平方公里手工建模、300平方公里倾斜摄影模型及2000平方公里遥感影像,形成覆盖
、、等多要素的“数字孪生体”。依托“一个平台、一套指标、一套数据、一套算法”,泸州实现住房、社区、街区、城区四个维度共106项指标的可视化体检,并对35个城市更新项目进行全过程动态监管,为城市规划与应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陕西西安聚焦“地上一张图”与“地下一张网”融合,建成市级城市体检平台,打通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的数据链条。以“数字秦岭”为例,平台对5900余平方千米区域进行二三维建模,汇聚地理、遥感、视频等多源数据,形成“基础资源一张图”和“专项治理一本账”,支撑
防火、水质监测、治理等专题应用。根据西安市2025年深化改革方案,未来将持续完善高精度CIM数字底座,全面支撑工程审批、基层治理、智慧交通等市区协同应用场景。从数据孤岛到平台集成,从人工填报到智能生成,CIM技术正在重塑城市体检的方式与效能。南平、泸州、西安的实践表明,以CIM为底座的数字化城市体检,不仅提升了城市问题的发现能力,更为城市更新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智慧解决方案,助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本文转载自《中国建设报》 记者 谢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