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勤奋的黄工

待君勤勉努力时,功成名就心愿至

勤奋的黄工

通宝余额:0充值

积分:0

退出

查价服务

生效中

点击开通服务

询价服务

剩余0条

点击开通服务

请问是否要退出登录?

  • 残忍退出
  • 继续看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建识 > > 昆明打造“隐形之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升城市智慧韧性

昆明打造“隐形之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升城市智慧韧性

更新时间:2025-09-20 建设快讯
阅读(2,436) 点赞(21)

【导读】云南省昆明市大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供电、供水、通信等管线集中入廊。依托物联网、大数据、5G等先进技术,实现管廊智能化监控与管理,有效解决“马路拉链”顽疾,提升城市安全韧性,让城市“里子”更可靠。

在车水马龙的昆明地表之下,一座充满智慧与活力的“隐形之城”正悄然崛起。近年来,昆明市积极激活地下空间潜能,在新道路建设中同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各类市政管线统一收纳入廊,不仅有效遏制了反复开挖道路的“马路拉链”现象,更显著增强了城市安全韧性,让城市地面环境更加整洁有序。

飞虎大道:智慧“城市血管”的典范

位于巫家坝片区地下10米深处的飞虎大道地下综合管廊,是昆明市断面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管廊项目,绵延4.45公里。该项目深度融合物联网、大数据、5G、GIS等前沿技术,构建了强大的智慧管理平台。平台对消防、通风、照明、供电、给排水、监控与报警等附属设施进行智能化控制,实现了管廊的动态感知、安全预警和智慧运行,为城市生命线筑牢了坚实保障。

步入飞虎大道东侧的管廊入口,一个现代化的地下世界呈现眼前。整个系统科学划分为三个独立功能舱:电力舱内,10千伏至220千伏的

排列井然;综合舱承载着生活给水和,保障城市用水;燃气舱则专门为直径30厘米的预留了安全空间。相关负责人形象地称其为“城市的‘地下心脏’”,所有管线均纳入智能化管理体系。管廊内配备了500余个高清摄像头、72套环境监测设备、70余套通风换气设备、80余套排水设备,以及全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全覆盖的应急通信系统。为解决地下信号盲区问题,每隔50米便安装一台应急电话,确保巡检人员与地面控制中心的无障碍沟通。

智能监测系统是管廊安全运行的“神经中枢”。它实时监测温湿度、甲烷、硫化氢、氧气等关键环境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系统立即自动联动启动通风换气等设备,保障内部环境安全。同时,每隔200米设置的ACU(区域控制单元)控制器,持续收集各舱室环境数据,并自动调控通风、排水、安防监控等系统。在地面的监控中心,工程师通过轻点按钮,即可调取管廊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模拟运行状态,进行精细化管理。该系统还能模拟各类突发事件,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春雨路:智能守护城市“生命线”

在西山区春雨路沿线,一条服务于区域电力、通信、给水等需求的地下综合管廊,正“沉睡”于道路下方十余米深处,默默支撑着城市的运转。其智能管控中心是管廊的“大脑”,工作人员每日借助管理平台为这条7.5公里的地下廊道精准“把脉”。大屏幕上,各类管线状态、安防、消防、可燃气体监测等信息一目了然,多系统协同运作,实现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防控的跨越。

“这相当于给城市装上了‘智能神经系统’。”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通过自主研发的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管线状态可视化、故障预警自动化、应急处置智能化,大幅提升了运维效率。该项目采用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的模式,科学收纳强电、弱电、燃气、给水、中水等管线,并配套完善的消防、照明等设施。投入使用后,有效根治了长期困扰城市的“马路拉链”和“空中蜘蛛网”顽疾,减少了道路反复开挖对市民出行和环境的干扰,显著提升了市政设施维护效率。

从“看不见”到“一屏统管”

昆明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实现了人工巡检与智能监控的双线并行,完成了从“看不见”到“一屏全观、一平台统管、地下精准核查”的治理跨越。管线集中铺设避免了地下空间被零散切割和无序占用,为城市基础设施筑牢了安全基底,让这座春城的“里子”更加坚实可靠,智慧韧性持续增强。

摘自《中国建设报》    王坤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 纠错/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kf@zj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