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城市更新在全国加速推进。中央财政投入超200亿元支持20城基础设施升级,北京启动万余台老旧电梯更换。从禄米仓产业园到王府井商圈,存量空间正焕发新生;上市公司纷纷布局,推动商业、环保等领域提质增效。政策、资金、技术多元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城市治理迈向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在政策持续加码背景下,2025年中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提速,从民生改善到产业转型,正全方位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近期均对城市更新作出部署,强调探索可持续机制。财政部与住建部联合公示,2025年度中央财政将安排超200亿元,支持北京、天津、成都等20个城市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存量空间价值重塑。北京市发布的《2024城市更新白皮书》中,北京·禄米仓新视听产业园成为典范——这座拥有近500年历史的文物建筑群通过修缮与科技融合,转型为集文化创意、数字内容制作于一体的新型产业空间,未来将依托5G、AI、区块链等技术打造全球视听产业高地。
不仅历史文化空间焕发新生,传统商业体也在更新中实现客流与营收双增长。王府井集团通过对友谊商店、双安商场等项目进行业态重组与场景创新,引入首店、潮玩、特色餐饮等新模式,显著提升顾客停留时间与消费活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更新已成为应对商业地产存量时代的关键抓手,并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成功经验。
与此同时,民生类更新项目也快速落地。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25年国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北京市更新逾1万台使用15年以上的住宅老旧
。截至8月下旬,全市已开工2040台,完工154台,力争年底前全部开工。东城区景泰西里西区、海淀区华清嘉园等建成超20年的小区,正通过“国补+区补”或社区协同方式破解资金与组织难题,切实提升居民安全感与生活质量。专家指出,城市更新已从单一物理改造转向治理范式变革。武汉大学李雪松教授认为,其核心在于实现从土地财政向空间价值运营、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的五大转变。中信建投、国泰海通等机构亦指出,高质量城市更新将推动房地产、环保、科技等多行业创新发展。
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复洁环保通过低温脱水干化技术参与上海、深圳大型污水处理厂升级,致力于将环境设施转变为能源资源工厂,实现“污染治理—节能降碳—循环经济”的三步跃迁。
为保障项目可持续,专家建议构建资金、政策、技术三位一体支持体系,鼓励设立城市更新基金,吸引保险、养老等长期资本参与,并创新土地增值收益共享机制。未来,通过立体开发、功能混合、分期迭代等方式,城市将在有限空间内释放无限价值,真正实现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