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勤奋的黄工

待君勤勉努力时,功成名就心愿至

勤奋的黄工

通宝余额:0充值

积分:0

退出

查价服务

生效中

点击开通服务

询价服务

剩余0条

点击开通服务

请问是否要退出登录?

  • 残忍退出
  • 继续看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建识 > > 河南平顶山以“微更新”焕新背街小巷

河南平顶山以“微更新”焕新背街小巷

更新时间:2025-09-23 建设快讯
阅读(1,500) 点赞(274)

【导读】河南省平顶山市实施背街小巷“微更新”,通过“一拆五改五提升”体系,推进道路、停车、线缆、立面、牌匾改造及功能品质提升,融合文化传承与民生改善。坚持“一街一策”、智慧化设计,实现城市空间精致化更新。截至9月,61条小巷完成改造,惠及9万居民,满意度达92.7%。

今年以来,河南省平顶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锚定“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核心理念,将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改造出发点,出台《平顶山市背街小巷更新改造导则》,构建“一拆五改五提升”标准体系,深度融合城市功能完善、历史文化传承、民生需求改善三大目标,以精雕细刻的“绣花”功夫深耕主城区街巷方寸空间。

坚持依法依规,集中拆除背街小巷内各类违法建筑、侵占公共空间的构筑物,精准清除制约街巷功能升级的“拦路虎”。不仅还原了街巷原本的空间尺度,更为主城区后续停车设施建设、慢行系统完善等城市更新配套工程腾出关键空间,实现公共资源高效利用,为街巷“蝶变”打下坚实基础。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难、环境差”等痛点,以“五改”精准发力,筑牢民生基底:改道路,整修路面、填补坑洼,让“坑洼路”变“平顺道”,破解居民日常出行痛点;改停车,增设停车位、规范停车秩序,缓解“停车难”这一城市治理共性问题;改线缆,推动“空中蜘蛛网”入地,净化城市天际线,提升街巷整体观感;改立面,统一建筑风格、修补破损墙体,让街巷视觉质感显著提升;改牌匾,整治户外广告牌匾不规范问题,营造整洁有序的商业环境,让街巷人居体验从“将就”迈向“舒心”。在“五改”基础上,进一步以“五提升”推动城市更新向纵深发展,实现功能品质双升级:提升管网保障,更新供水、供电、燃气等老旧管线,从源头解决“跑冒滴漏”,守护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提升慢行体验,增设人行道、自行车道,构建“步行+骑行”的绿色出行网络,契合低碳发展方向;提升交通效率,优化信号灯、斑马线等交通设施,让街巷通行更安全、更顺畅;提升绿化品质,利用街角空地打造“口袋公园”“小微绿地”,为市民增添休闲游憩空间;提升文化内涵,深挖街巷历史脉络,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实现“功能更新”与“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

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改造就跟进到哪里”,推行“一街一策”精细化施工管理。针对商业街区,采取错峰施工模式,避开早中晚营业高峰,实现“改造不打烊、生意不受阻”;围绕学校周边路段,抢抓暑假窗口期集中攻坚,确保开学前完成路面整修与交通设施优化,保障学生出行安全畅通;在老旧小区密集区域,提前规划临时通行通道、设置便民指引,解决改造期间居民“进出难”问题。民生导向的决策让工程投诉率降至低位,更让城市更新项目赢得群众广泛支持。

同时,强化设计支撑作用,要求各设计院秉持“靠前服务、下沉指导”理念,将智慧化技术融入改造全流程。通过BIM技术模拟管线排布,避免施工反复开挖;运用数字化测绘精准定位建筑外立面改造边界,确保风格统一。设计师团队全程深度参与,主动对接施工单位、属地街道与居民代表,针对技术难题现场研判、即时解决,实现“统一规划、高端设计、统筹实施”,让街巷既有“颜值”更有“辨识度”,有效避免粗放式更新导致的“千巷一面”。注重以文化为街巷“铸魂”,为每条改造街巷建立“一巷一档”文化标识系统,将鹰城文化元素融入细节设计。“微改造”与“文化赋能”的结合,让老街巷既保留烟火气息,又承载城市记忆,实现“修旧如旧、焕新出彩”。

平顶山市全速推进涵盖300余条街巷的三年更新计划,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更破解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截至9月,61条兼具“整洁道、舒心巷、文化廊”特质的背街小巷惊艳亮相,惠及9万居民,群众满意度高达92.7%,让“民生答卷”写满获得感。

转载自:中国建设报    作者:朱焱 鞠亦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 纠错/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kf@zj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