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正成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功能,多地建成集养老、托育、文化、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空间,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幸福生活。
社区是城市公共服务与治理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千家万户的民生期盼。当前,我国超过6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社区,能否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已成为衡量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尺。近年来,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在全国多地蓬勃展开,致力于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居民打造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圈。
嵌入式服务设施以“小而精、近而全”为特点,充分利用社区闲置空间,因地制宜建设集养老托育、健康服务、文化休闲、便民办事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真正实现服务资源下沉、服务距离缩短、服务体验提升。
在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制锦市街道,一座近千平方米的院落式城市服务综合体——“制锦小院”成为居民新宠。街道将
改造升级,打造开放式“红色会客厅”和多功能活动空间,设立儿童照料区、适老化健康驿站、乐邻食堂、青年夜校等,满足“一老一小一青年”全龄段服务需求。78岁的社区居民张阿姨感慨:“腿脚不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服务,真是解决了大难题!”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徐家湾街道西航社区的“丰影邻里西航社区嵌入式服务中心”于今年7月正式投用。该中心分层设置健康养生、学习教育、文化休闲三大功能区,涵盖家政便民、老年大学、舞蹈室、棋馆、运动场、影音室及顶楼农场,构建起立体化、多元化的社区生活服务体系。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于9月9日开业,融合“嵌入式综合养老”“智慧养老平台”与辅具租赁三大服务,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助餐助浴等一站式服务,助力老年人实现“不离家、不离亲、不离群”的养老愿景。
政策支持与数字化赋能为嵌入式服务发展注入新动能。成都市近日出台《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试行)》,为设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多地推动智慧平台建设,如岩寺镇中心接入区级智慧养老系统,西航社区设立长者智慧服务平台,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服务精准匹配与高效响应。
此外,各地积极探索多元共建模式,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运营。制锦市街社区通过共建单位对接、设立社区基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良好格局。未来,这一模式有望在更多城市社区推广,持续提升嵌入式服务的活力与可持续性。
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技术手段持续升级、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将不断织密民生服务网络,真正让“家门口的幸福”可感可及,让社区成为承载美好生活愿景的温暖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