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9月28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申报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业绩核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一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厉”的业绩核查政策,迅速引发建筑行业广泛关注。此次新政不仅进一步细化了资质申报的业绩要求,更从核查机制、数据管理、事后监管等多方面收紧标准。
2025年9月28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申报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业绩核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一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厉”的业绩核查政策,迅速引发建筑行业广泛关注。此次新政不仅进一步细化了资质申报的业绩要求,更从核查机制、数据管理、事后监管等多方面收紧标准,彻底压缩业绩造假空间,将推动山东建筑市场进入“合规化、专业化”的新阶段。
新政核心:全国平台数据成硬指标,B级及以上是关键门槛
通知最核心的要求在于,自2026年1月1日起,企业申报国内业绩时,其企业和个人业绩信息必须同时满足“真实有效”“符合资质标准”“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相关模块数据等级为B级及以上”三大条件。这意味着,此前部分企业依赖“线下证明”“非官方平台数据”申报资质的路径被彻底堵死,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即业内常说的“四库一平台”)成为业绩认定的核心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并非对所有行业“一刀切”。对于公路、水运、水利、通信等行业或专业工程资质申报,业绩真实性由交通运输、水利、工业和信息化等专业部门直接确认,无需录入全国平台,这一安排既尊重了不同行业的监管特性,也避免了多平台重复申报的繁琐,体现出政策的灵活性。
而在建筑行业占比极高的、、、等领域,新政则明确了不同资质类别的具体数据模块要求。例如,申报房建、市政施工总承包资质,需确保业绩的基本信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业绩指标四大模块数据等级达B级及以上;申报矿山、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总承包资质,以及各类专业承包资质,则需基本信息、合同信息、竣工验收、业绩指标四大模块满足B级及以上标准。这种“分类明确、模块清晰”的要求,让企业在准备业绩材料时更具方向性,也让监管部门的核查工作更具可操作性。
并非首次加码:山东持续细化资质申报,“四库一平台”地位不断强化
事实上,此次新政并非山东省住建厅首次针对资质申报“提标”。近年来,山东已多次发文规范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申报流程,核心思路始终围绕“强化数据监管、打击业绩造假”展开。而此次通知进一步强调“企业和个人业绩必须四库一平台可查,且为B级以上”,相当于给资质申报加上了“双重保险”——不仅要求业绩“能查到”,更要求业绩数据“质量高”(B级及以上代表数据完整性、准确性达标)。
在此之前,部分企业存在“业绩未录入平台却通过其他证明材料申报”“录入平台的数据不完整、不准确”等问题,甚至有企业通过伪造合同、编造竣工验收记录等方式“包装业绩”。而新政明确“平台以外的业绩基本不再被认可”,直接切断了这类违规操作的路径。有行业资深人士表示:“此前四库一平台更多是‘辅助参考’,现在彻底变成‘硬性门槛’,这意味着企业想靠‘钻空子’拿资质,基本不可能了。”
两大关键举措:锁定历史业绩+全流程核查,杜绝“拿证即无忧”
除了明确申报标准,通知中的两大关键举措更让行业感受到“严监管”的力度——一是“历史业绩锁定”,二是“全流程核查”。
通知明确提出,“以前拿到证书申报的业绩数据将被锁定不允许再被修改”。这一规定直指此前行业内的“潜规则”:部分企业在通过某一资质申报后,会修改已申报的业绩数据,重新“包装”后用于更高等级或其他类别的资质申报。数据锁定后,企业无法再对历史业绩进行篡改,从源头杜绝了“一套业绩反复用、虚假包装循环化”的问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政打破了“拿证即无忧”的传统认知。通知强调,“对于已经拿证的企业,他们申报的业绩下一步也将会是重点核查的对象”,且“住建部门对业绩真伪的核查将会一直贯穿在全过程,不再存在既往不咎的说法”。这意味着,资质审批不再是“一锤子买卖”,即便企业已经成功拿证,若后续核查中发现业绩存在虚假、数据不达标等问题,资质仍有可能被撤销。
据了解,此前山东住建部门已对部分存量资质企业开展业绩核查,不少企业因业绩不实被撤销资质。此次新政将“事后核查”升级为“全流程贯穿”,进一步释放出“长效监管”的信号。山东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政策时表示:“未来我们会建立‘动态核查机制’,定期对企业业绩进行抽查,同时结合投诉举报、项目检查等线索,对可疑业绩开展专项核查,确保每一项业绩都真实可追溯。”
行业影响:造假企业将被清退,合规专业化企业迎发展机遇
新政的落地,无疑将给山东建筑市场带来“洗牌式”影响。一方面,那些长期依赖业绩造假、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面临“资质被撤销、市场被淘汰”的结局。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因业绩造假被撤销资质的建筑企业数量逐年上升,而山东此次新政的严格程度远超以往,预计未来会有更多违规企业被清出市场。
另一方面,对于合规经营、深耕专业领域的企业而言,新政则带来了“公平竞争”的机遇。长期以来,业绩造假企业凭借“低成本、快拿证”的优势抢占市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让合规企业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新政实施后,“业绩真实度”成为核心竞争力,合规企业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房建、市政、矿山等细分领域具备技术优势的专业化企业,更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某大型建筑企业的资质管理负责人表示:“我们之前一直严格按照要求录入业绩数据,这次新政对我们来说是‘利好’。以前要和那些‘造假企业’竞争,现在监管严了,市场更公平,我们也更有信心加大在技术研发、项目管理上的投入。”
此外,新政还将推动建筑企业更加注重“过程管理”。由于业绩数据需满足B级及以上标准,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及时、准确地完善施工许可、合同备案、竣工验收等环节的信息录入,这将倒逼企业提升项目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从“重资质、轻管理”转向“重合规、强管理”的发展模式。
未来展望:全国或迎政策联动,建筑行业加速合规化转型
从全国范围来看,山东此次发布的“最严业绩核查新政”,并非孤立的地方政策,而是契合了近年来国家住建部门“强化资质监管、净化市场环境”的整体方向。此前,江苏、广东、浙江等建筑大省已先后出台类似政策,加强对资质业绩的核查力度,而山东此次新政在数据等级要求、全流程核查机制等方面的细化,或将成为其他省份参考的“范本”。
业内普遍预测,未来全国范围内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业绩核查标准将进一步统一,“四库一平台”的核心作用将更加凸显,业绩造假的违法成本也将持续提高。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唯有摒弃“侥幸心理”,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完善业绩管理,深耕核心业务、提升专业能力,才能在日益规范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
正如山东省住建厅在通知中所强调的,此次政策的目的不仅是“打击造假”,更是“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随着新政的落地实施,山东建筑市场将逐步形成“合规者受益、造假者出局”的良性竞争格局,为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