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勤奋的黄工

待君勤勉努力时,功成名就心愿至

勤奋的黄工

通宝余额:0充值

积分:0

退出

查价服务

生效中

点击开通服务

询价服务

剩余0条

点击开通服务

请问是否要退出登录?

  • 残忍退出
  • 继续看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建识 > > 江西创新城市治理“组合拳”:破解电动车充电难题,打造“群众主体”更新样板 摘要

江西创新城市治理“组合拳”:破解电动车充电难题,打造“群众主体”更新样板 摘要

更新时间:2025-10-21 建设快讯
阅读(1,548) 点赞(272)

【导读】江西省在城市治理领域频出实招,一方面通过“全链条推进、多维度保障”模式,有效破解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难题,新增百万级车位与充电端口;另一方面,吉安市“群众主体型”城市更新模式获国家层面推广,其全链条群众参与机制为全国提供了民生导向的更新路径。两者共同展现了江西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城市品质的探索成果。

近日,江西省在城市治理和民生改善领域交出亮眼答卷,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既有效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又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展现了新时代城市治理的“江西智慧”。

全链条发力,破解电动自行车“充电难”

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激增,停放充电难题成为城市管理的痛点。江西省构建“全链条推进、多维度保障”工作格局,系统性地化解这一难题。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相关部门,明确配建标准,推行“国企主导+市场参与”的多元共建机制,有效破解了资金瓶颈。

各地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宜春市宜丰县引进智能企业,落地全省首个电动自行车无线充电站,提升了安全性与便捷性;赣州市章贡区通过公开招标,在社区门口打造智慧

充电桩,高效服务居民。此外,江西还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等城市更新项目,巧用“边角地”盘活闲置空间。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共新增电动自行车停放车位130.7万个、充电端口106.3万个,既有小区停放车位配建比提升至70%,成效显著。

群众当主角,城市更新模式获全国推广

在解决具体民生问题的同时,江西更在治理模式上寻求突破。近日,吉安市“群众主体型”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经验做法,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文在全国复制推广,标志着其地方探索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成果。

吉安市始终锚定“民生需求”核心,构建起“调查摸底——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竣工验收——运维管护”的全链条群众参与体系。为确保群众决策权,每个改造地块均由政府制定多个方案,经居民投票比选确定最优方案。各改造区域同步成立改造理事会,全程跟进项目,并通过“双评”机制设定95%满意率的验收“硬杠杠”,真正做到“改哪里、如何改、改得如何均由群众说了算”。

从破解电动车充电难题到推广“群众主体型”更新模式,江西省的实践表明,只有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民生福祉、创新治理方式,才能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 纠错/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kf@zj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