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广州白云区黄石花园探索由第三方企业与政府联合出资、全链条参与改造运营(EPCO)的新模式。愿景集团通过盘活小区闲置公房改造为青年公寓,以运营收益反哺公共空间升级,破解居民混杂、协调难的改造困局。该模式实现财务自平衡,已在广州多个小区启动复制试点。
近年来,广州在老旧小区改造领域持续探索,涌现出业主自筹原拆原建、政府主导维修加固等多种模式。然而,近日白云区黄石花园的改造实践,为这一民生工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题思路——引入非业主的第三方企业,以“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EPCO)模式参与改造,其成功经验引发了广泛关注。
破解“协调难”困局,第三方企业另辟蹊径
始建于1993年的黄石花园,是广州地铁重大项目的拆迁安置小区,其特殊性在于居民构成极为复杂,汇集了拆迁户、单位福利房住户和商品房业主,形成了“一旧两少、三多、四难”的治理难题。居民来源分散、利益诉求多元,使得依靠业主自筹资金进行改造的协调成本极高,难以推行。
面对这一困境,白云区另辟蹊径,在政府财政投入之外,引入市场力量。2023年8月,通过公开招投标,链家旗下的愿景集团成为合作方,开启了政府与企业联合出资、企业全链条参与的EPCO改造新模式。
“公房转换”反哺社区,实现多方共赢
该模式的核心在于“盘活存量,反哺社区”。在改造中,政府出资2000多万元用于
等基础公共设施升级;愿景集团则出资1000多万元,聚焦于小区内的闲置公房和一楼架空层空间。愿景集团获得了小区66套闲置直管公房的经营权,将其统一设计、改造成现代青年公寓并对外出租。目前,这些公寓出租率已达91%,租户多为周边产业园的年轻白领。稳定的租金收入,不仅为企业带来了预计8-10年回本的可持续经营前景,更成为反哺社区的“活水”。企业利用部分收益,将3100平方米的架空层改造为集茶饮、非遗工坊、智慧驿站、乒乓球室、儿童活动区于一体的社区共享服务中心,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公共文化生活。
“以前小区被外人叫做‘黄石村’,现在焕然一新,幸福感提升了很多。”居民王蕴仪的感受道出了改造带来的显著变化。
“黄石模式”能否复制推广?
黄石花园的成功,关键在于其“两个分散”的特点:业主产权分散和闲置公房房源分散。这恰恰为专业第三方企业提供了用武之地。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专家汤懿鸣将其归纳为“公房转换模式”,即通过盘活闲置公房收益,覆盖改造成本,实现财务平衡与可持续推进。
愿景集团项目经理董煌表示,该模式复制的关键在于小区是否拥有足够的闲置公房资源,能够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项目平衡。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北京、上海等20多个城市得到验证。
据悉,广州已计划在省医宿舍、东方小区等具备条件的老旧小区继续试点第三方企业EPCO模式。未来,这些项目能否顺利复制“黄石经验”,不仅关系到更多老旧小区的焕新前景,也为全国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广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