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重庆市正系统推进城市更新。地下,投资35亿攻坚污水管网,筑牢安全韧性;线上,推行开工“一件事”集成审批,优化营商环境;身边,共建口袋公园,提升居民幸福感。从硬件到软件再到民生,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与治理效能。
近日,重庆市在城市建设与治理领域接连推出多项重要举措,从地下基础设施的“里子”工程,到政务服务的流程再造,再到贴近民生的“口袋公园”建设,全方位、多维度地推进城市更新,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与治理效能。
攻坚地下“生命线”,筑牢城市安全韧性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行的基石。近日,重庆中心城区吹响了污水管网项目建设“百日攻坚”的号角。根据攻坚计划,即日起至2026年1月底,重庆市将统筹推进28个市级一体化实施的管网项目,总投资高达35亿元。其中,重点亮相的9个项目覆盖渝中、大渡口、南岸、渝北等区,将对约270公里的老旧污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项目完工后,将从根本上消除管网缺陷及雨污错混接问题,显著提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和雨季污水溢流控制能力,为城市安全韧性提供坚实保障。
再造审批“流程链”,激发市场活力
在升级城市“硬件”的同时,重庆也在不断优化营商“软环境”。重庆万盛经开区工程建设领域创新推出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服务,将原本分散在多个部门的施工许可、质监手续、消防审查等5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件事”办理。通过“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并联审批模式,申报材料大幅精简,办理时限从原来的16个工作日压减至3个工作日,整体压缩80%以上。这一改革革除了传统审批的弊端,大幅提升了审批效率,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打造身边“幸福园”,践行共建共享理念
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在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一个占地约1774平方米的驿路口袋公园近日迎来了特殊的“验收团”——由城市治理参评员、媒体代表和周边居民组成的群众评审团。改造前,这里曾是道路狭窄、铺装破损的社区“伤疤”。项目团队在改造中不仅保留了古驿道文化记忆,更将群众参与贯穿始终,从征集需求到共商方案,再到携手维护,让居民从“受益者”转变为“参与者”与“共建者”。“现在干净又舒适,大家都爱来这里散步聊天。”居民杨女士的喜悦之情,正是重庆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成果的生动体现。
从宏大的地下管网攻坚,到高效的政务服务改革,再到温馨的口袋公园共建,重庆市正通过一系列“组合拳”,系统性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与治理水平,努力让城市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