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广东近期出台两项重要住房政策。佛山通过21条新规,在城中村改造中严守历史文化保护底线,明确禁止损害风貌行为,推动文脉传承与城市更新融合。阳江则聚焦民生,发布配售型保障房管理办法,加大供给,实行封闭管理,精准满足工薪群体及人才基本住房需求,彰显住房保障体系深化。
广东省近期在住房领域推出两项关键政策,分别聚焦城市更新中的文化传承与民生保障的住房供给,体现了“保护”与“保障”并重的治理思路。
佛山:城中村改造划定文化保护“硬杠杠”
随着佛山城中村改造加速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面临挑战。佛山市自12月1日起实施《佛山市城中村改造中加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规定(试行)》,共21条,为城市更新中的文化保护立下规矩。规定强调改造需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功能品质,同时严守历史文脉保护“底线”,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关系。
核心措施包括:强制要求改造前开展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评估;制定保护清单并嵌入改造方案;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程序;界定允许的合理改造更新活动;严禁任何损害历史文化风貌的行为。政策旨在规范监管、凝聚合力,推动文化保护传承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与文化魅力。
阳江:配售型保障房精准对接“工薪”与“人才”
为切实解决工薪收入群体及人才的基本住房困难,阳江市政府印发《阳江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试行)》,加大保障房建设供给力度。《办法》明确,配售型保障房由政府政策支持,限定户型、申购条件、售价及处分权利,面向符合条件的本市户籍住房困难工薪家庭、各类引进人才等群体。
管理上实行轮候制度,以家庭为单位申请(含主申请人、配偶及子女),一个家庭限购一套。符合户籍与人才双重条件的家庭可自主选择一类申请。申购流程便捷,户籍家庭可线上或线下申请,人才家庭直接线上办理。关键创新在于实施“封闭管理”:严禁违规转为商品房上市;承购人若在阳江再购其他自有产权住房或户籍迁出、不再本地工作生活,须由建设运营机构回购;住房可继承、离婚析产,但保障性质不变。
佛山与阳江的新政,共同勾勒出广东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城市历史文脉的珍视与对民生安居底线的夯实。佛山以刚性约束守护城市记忆,确保改造不割裂历史;阳江则以精准供给与严格管理,构建起更可持续的住房保障体系。双轨并进,彰显了广东省在推动城市更新与完善住房保障两大核心议题上的系统性谋划与务实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