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11月4日,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式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地方标准〈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等2部标准局部修订意见的通知》,面向全省各市(地)住建局及相关单位,就《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两部地方标准的局部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
一、标准修订背景:响应时代需求,完善技术规范体系
2025年11月4日,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式发布《关于公开征集地方标准〈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等2部标准局部修订意见的通知》(〔2025〕2686号),面向全省各市(地)住建局及相关单位,就《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和《装配式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两部地方标准的局部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此次意见征集将持续至2025年12月5日,标志着黑龙江省在工程建设标准化建设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此次修订源于对2023年和2024年度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系统性复审。随着建筑技术不断进步、新材料新工艺广泛应用,以及国家层面相关法规政策的更新,原有标准部分内容已难以完全适应当前工程实践和监管要求。特别是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对施工质量验收提出了更高、更细化的技术指标。因此,对这两部标准进行局部修订,既是落实“质量强国”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提升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制度保障。
二、聚焦核心内容:精准优化鉴定与验收技术要求
本次征求意见的两部标准分别聚焦于建筑工程质量的事后鉴定与事中控制两大关键环节。
《黑龙江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技术标准》作为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既有建筑安全评估、司法鉴定等工作的技术依据,其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直接关系到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此次修订预计将在检测方法、评定等级划分、结构安全性判定依据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更好地对接现行国家标准,并结合黑龙江省高寒地区气候特点,强化对冻融循环、地基沉降等区域性问题的技术应对。
而《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则直面当前建筑工业化转型中的核心挑战。装配式建筑虽具有绿色、高效、节能等优势,但其构件连接、密实度、节点抗震性能等环节对施工精度要求极高。标准修订将可能进一步细化进场验收、安装偏差控制、接缝防水处理等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为施工单位提供更明确的操作指引,也为监理和监管部门提供更具执行力的验收依据。
三、开门纳谏:构建多元参与的标准制定机制
黑龙江省住建厅此次采取“公开征集+定向征求”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向各级住建主管部门发函,还通过官网向社会广泛开放意见反馈渠道,体现了“开门编标准”的现代治理理念。通知明确要求各单位“认真组织研究”,并在30日内将修改意见反馈至建设标准和科技处,并提供了联系人、电话及专用邮箱,同时附带《地方标准征求意见表》,确保意见提交格式规范、内容具体、可追溯。
这种广泛吸纳设计院、施工单位、检测机构、科研院所乃至一线技术人员意见的做法,有助于将理论规范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避免标准脱离实际、难以落地。同时,公众参与也有助于增强标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为后续标准的宣贯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四、意义深远: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地方工程建设标准是国家技术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基石”。黑龙江省此次对两部关键标准进行及时修订,不仅是对既有技术体系的查漏补缺,更是对未来建筑发展方向的积极引导。
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和“双碳”目标背景下,高质量、高耐久、高安全的建筑工程已成为刚性需求。通过不断完善地方标准体系,黑龙江正着力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工程质量管控链条,从源头上防范风险,从过程中提升品质,从结果上保障安全。
可以预见,待修订后的标准正式发布实施,将有效提升全省建筑工程质量鉴定的科学性和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规范化水平,为打造“平安龙江”“品质龙江”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也为全国寒冷地区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建设贡献“黑龙江经验”。
标准一小步,质量一大步。黑龙江省住建厅此次公开征集标准修订意见,既是技术层面的精雕细琢,更是治理理念的与时俱进。期待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为龙江大地上的每一栋建筑筑牢安全之基、品质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