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石家庄通过路网升级、城中村改造、片区开发等举措,推动城市从“建设”向“经营”转变,实现道路更畅通、空间更宜居、动能更强劲,走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近日,一场聚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图片展在石家庄人民会堂举行,通过6大篇章、数百张今昔对比照片,生动呈现了这座省会城市近年来的深刻蝶变。
自石家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市锚定“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目标,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在二环内做“减法”、二环外做“乘法”,系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如今,石家庄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并荣获“最具幸福感城市”等30余项国家级荣誉。
道路之变:从“走不通”到“一路畅”
石家庄以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为抓手,加快构建高效路网体系。和平路高架东延、新华路与西二环互通立交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成,206条支路陆续打通,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地铁1、2、3号线已形成骨干网络,4、5、6号线及1号线三期“四线同建”,未来总里程将接近140公里,极大拓展市民出行半径。
空间之变: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
城中村和危旧住房改造持续推进,2021年以来完成9个试点项目,7263户居民回迁新居;2024年又有17个项目纳入国家计划,惠及1.92万户家庭。同时,利用拆违腾退地新建1015个球类运动场、214条健身步道和401座公园游园,打造全长101公里的环城绿道,真正实现“还绿地于人民”。
老工业遗址焕发新生:石煤机厂区变身“石美集”微度假中心,棉一棉二厂区打造“织音1953”文创园区,正太饭店重焕光彩,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音乐与体育两大城市IP持续激活文旅消费,石家庄多次跻身假期旅游热门目的地。
格局之变:从“建设城市”到“经营城市”
高铁片区、太平河片区等六大重点片区建设全面推进,复兴大街、北三环市政化改造消除城市割裂,取消绕城高速内近百公里收费路段,新建33对出入口,连通71条市政道路,构建“十字形”交通骨架。二环内疏解低端市场、整治44个烂尾楼;二环外实施拥河发展战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
产业布局同步优化,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食品、现代商贸物流五大主导产业加速集聚。石家庄都市圈建设稳步推进,联动衡水、邢台、定州、辛集及山西阳泉等地,构建“一核两极、两圈两廊”新格局。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石家庄GDP从2020年的6490.3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8203.4亿元,全国城市排名由第40位升至第35位。更畅达的路网、更优美的环境、更强劲的动能,正让这座千年古城加速成长为一座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