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勤奋的黄工

待君勤勉努力时,功成名就心愿至

勤奋的黄工

通宝余额:0充值

积分:0

退出

查价服务

生效中

点击开通服务

询价服务

剩余0条

点击开通服务

请问是否要退出登录?

  • 残忍退出
  • 继续看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建识 > > 多地加快推动城市更新行动

多地加快推动城市更新行动

更新时间:2025-11-20 建设快讯 原创
阅读(1,680) 点赞(82)

【导读】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5%,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逐步转向“存量提质”。在此背景下,城市更新已不再仅仅是局部改造或旧城翻新,而是被纳入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一、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5%,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逐步转向“存量提质”。在此背景下,城市更新已不再仅仅是局部改造或旧城翻新,而是被纳入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住建部在文中明确指出,2025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西安等多个城市相继出台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形成“中央统筹、地方主责、市场参与、公众共建”的协同机制。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导向强调“防止大拆大建”,转而倡导“微更新、渐进式、有机更新”的理念。这标志着我国城市治理思路的重大转变——从追求速度与规模,转向注重品质、安全与可持续性。

二、“宜居、韧性、智慧”三位一体,构建未来城市新范式

文章明确提出,当前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是打造“宜居、韧性、智慧”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城市。这一提法并非空泛口号,而是具有明确内涵:

宜居:聚焦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社区养老托育设施建设、公共空间优化等民生工程。例如,北京市2025年计划完成10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惠及超50万居民。

韧性:强化城市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风险的能力。文中特别提到加强地下管网改造、海绵城市建设、防洪排涝系统升级等基础设施“里子”工程。如武汉市通过系统化推进排水防涝体系建设,显著提升了极端天气下的城市运行稳定性。

智慧:推动数字技术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多地试点“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智慧社区”“数字孪生城市”项目,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与智能调度。深圳市已在部分城区实现“一网统管”,通过AI算法优化交通信号、垃圾清运和应急响应。

三、多元主体协同,探索可持续更新模式

传统城市更新常因资金短缺、利益协调难而推进缓慢。对此,文章强调要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例如,上海市推行“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居民共治”模式,引入专业运营机构对更新后的片区进行长期管理,确保改造成果可持续;广州市则试点“容积率奖励”“土地用途兼容”等政策,激励开发商参与公益性更新项目。

此外,公众参与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多地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组织居民议事会、设计方案公示、线上意见征集等渠道,确保更新“改到群众心坎上”。这种“自下而上”的治理逻辑,有效避免了“政府干、群众看”的尴尬局面。

四、挑战犹存:平衡发展、保护与公平仍是关键课题

尽管成效显著,文章也坦承当前城市更新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部分城市在更新中出现“仿古造假”“文化空心化”倾向;二是低收入群体安置问题,若缺乏保障性住房配套,可能加剧社会不公;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城市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仍显薄弱。

对此,住建部表示将加快制定《城市更新条例》,建立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评估体系,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与财政支持。

五、 城市更新是通往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城市更新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重塑,更是社会治理能力、生态文明理念和人民中心思想的集中体现。正如文中所言:“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既是应对城市病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点。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城市更新将从“试点探索”走向“全面深化”,从“单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一座座更安全、更绿色、更智能、更有温度的城市,正成为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注脚。

《多地加快推动城市更新行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免费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 纠错/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kf@zj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