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11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一则重要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发业内广泛关注。该文件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关于安全生产的最新部署要求,针对当前建筑施工领域存在的突出风险隐患,提出一系列强化措施。
2025年11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一则重要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发业内广泛关注。该文件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关于安全生产的最新部署要求,针对当前建筑施工领域存在的突出风险隐患,提出一系列强化措施,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全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将从政策背景、核心内容、实施重点及行业影响等方面对该《通知》进行深入解读。
一、政策出台背景:安全形势严峻,亟需系统治理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城镇化进程加快,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规模持续扩大,但与此同时,施工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部分项目存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现场管理混乱、违规作业频发等问题,暴露出安全生产基础仍不牢固。尤其在极端天气增多、工期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叠加下,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此背景下,自治区住建厅结合近期全国及区内典型事故案例,研判当前安全生产形势,迅速出台《通知》,既是响应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具体举措,也是对自治区党委、政府“统筹发展与安全”战略部署的坚决落实。此举彰显了主管部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治理理念。
二、聚焦五大重点任务,构建全链条安全防控体系
《通知》围绕“责任压实、源头管控、过程监管、应急处置、长效机制”五个维度,系统部署了下一阶段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1.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通知》明确要求建设单位首要责任、施工单位主体责任和监理单位监督责任必须全面落实。特别强调建设单位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降低安全投入;施工单位须配齐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单位要对高风险作业实施旁站监督,发现隐患立即责令停工整改。
2.强化危大工程全过程管控
针对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脚手架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通知》要求全面推行“清单化+信息化”管理。所有危大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实施前完成技术交底,施工中实行“双验收”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复检),确保风险可控。
3.严查违法违规行为
自治区将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无资质施工、转包挂靠、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使用等行为。对发生亡人事故的企业,一律依法依规顶格处罚,并纳入建筑市场“黑名单”,限制其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投标。
4.提升智慧监管能力
《通知》鼓励各地推广“智慧工地”建设,运用视频监控、AI识别、物联网传感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设备、环境的实时动态监测。自治区住建厅将加快全区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平台升级,推动数据互联互通,提升预警响应效率。
5.完善应急与培训机制
要求各项目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同时,全面加强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新进场、转岗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
三、政策亮点:突出“严”字当头,注重长效机制
与以往文件相比,本次《通知》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问责更严。明确提出“凡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一律倒查建设单位责任”,打破以往仅追究施工方的惯性思维;
科技赋能。将数字化监管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推动安全管理从“人防”向“技防+人防”转变;
标本兼治。不仅部署短期整治行动,更强调通过完善法规标准、优化市场准入、培育安全文化等举措,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四、行业影响深远: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通知》的实施将对内蒙古建筑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安全合规成本短期内可能上升,部分管理粗放、技术落后的中小施工企业将面临淘汰压力;另一方面,也将激励龙头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应用智能建造技术,从而提升整体行业安全水平和竞争力。
长远来看,此举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推动建筑业从“拼速度、拼价格”向“重质量、重安全、重创新”转型,为自治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内蒙古住建厅此次发布的《通知》,不仅是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一次精准“排雷”,更是推动行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唯有各方协同发力、久久为功,方能真正筑牢建筑领域的“安全堤坝”,为人民群众营造安心、放心的居住与生活环境,也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