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勤奋的黄工

待君勤勉努力时,功成名就心愿至

勤奋的黄工

通宝余额:0充值

积分:0

退出

查价服务

生效中

点击开通服务

询价服务

剩余0条

点击开通服务

请问是否要退出登录?

  • 残忍退出
  • 继续看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建识 > > 重庆开展2025年度绿色建筑专项检查

重庆开展2025年度绿色建筑专项检查

更新时间:2025-11-26 建设快讯 原创
阅读(1,912) 点赞(66)

【导读】2025年11月24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正式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设计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检查的通知》(渝建勘设〔2025〕47号)。该通知标志着重庆市将在未来一个多月内,对全市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开展一次系统性、全方位的专项检查。

背景:强化建筑全周期监管,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2025年11月24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正式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度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设计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检查的通知》(渝建勘设〔2025〕47号)。该通知标志着重庆市将在未来一个多月内,对全市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开展一次系统性、全方位的专项检查。此举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建筑节能与绿色发展的相关法规要求,进一步提升工程勘察设计水平,强化绿色建筑落地实效,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此次检查不仅是对工程建设各环节合规性的全面体检,更是对重庆市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一次有力推动。在国家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绿色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大背景下,重庆此次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价值。

检查内容:三大维度覆盖管理、设计与实施

本次专项检查围绕三个核心维度展开,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管理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核查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工程勘察、初步设计、施工图审查、设计变更等环节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同时,还将评估各地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方面的政策制定、项目监管、示范项目培育以及碳达峰任务推进等方面的履职成效。

工程勘察设计质量。检查将聚焦勘察设计文件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尤其关注主体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绿色建筑设计质量以及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深度。BIM作为数字化建造的关键工具,其应用水平直接反映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协同效率。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实施情况。这是本次检查的重中之重。检查组将深入施工现场,重点核查墙体保温隔热、“两板”(即

和轻质隔墙板)应用、楼面保温隔声、冬夏室内温度控制等关键技术措施的实际落实情况。此外,节能材料的质量检测、防火安全性能、节能信息公示制度执行等也将纳入检查范围,确保绿色理念从图纸真正落地为实体。

检查安排:分阶段推进,自查与抽查相结合

为确保检查工作有序高效,重庆市住建委制定了清晰的时间表和流程:

 区县自查阶段(2025年11月25日—12月10日):各区县主管部门需对辖区内所有相关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并于12月10日前提交工作总结和项目自查汇总表。这一阶段强调属地责任,要求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全市抽查阶段(2025年12月11日—12月30日):市住建委将组织专家团队,随机抽取已通过施工图联合审查的项目进行设计质量复核,并对在建项目的节能与绿色建筑实施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抽查结果更具权威性和代表性。

结果处理阶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下发整改通知书;对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将出具执法建议书并在全市通报。情节严重的,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还将被纳入信用管理体系,面临更严厉的监管约束。

监管要求:严明纪律,杜绝形式主义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检查明确“不听取工作汇报”,仅通过查看现场、核查资料、查找问题的方式进行,体现了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同时,通知特别强调各单位必须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杜绝迎来送往、铺张浪费等行为,确保检查过程廉洁、节约、公正。

此外,通知还要求各参建单位(包括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主动配合检查,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对恶意干扰检查的企业或个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可能触发专项执法检查,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

以检促改,迈向高质量绿色建造新时代

此次专项检查不仅是对当前工程建设质量的一次“大考”,更是推动重庆市建筑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通过“以检促改、以查促建”,有望进一步压实各方主体责任,补齐管理短板,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居住安全与舒适度。

随着“双碳”战略深入推进,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已成为关键战场。重庆此举彰显了地方政府在推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决心与行动力,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监管范式。未来,唯有将绿色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周期,才能真正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 纠错/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kf@zjtcn.com